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遊走歷史微妙時刻 復刻天塔奪公共藝術大獎

2018/12/17 06:00

藝術家賴亭玟、馬君輔以倒吊的復刻建物,呈現舊台南地方法院塔樓的存在。(文化部/提供)

〔記者陳昱勳/台北報導〕文化部每2年辦理一次的公共藝術獎上週揭曉,共頒發7大獎項,其中,國定古蹟台南地方法院修復工程公共藝術設置案《天塔 Reappear Tower》,藝術家賴亭玟、馬君輔將無法復原的舊建築高塔,以幽默的手法復刻呈現,透過鏡射效果的巧妙互動,遊走於歷史與當下交錯的微妙時刻,別出心裁,具有前瞻性及特殊意義,因此獲得「評審特別獎」。

藝術家林介文等人創作的《織路》(左),與藝術家陳彥君將馬白水畫作《太魯閣之美》(右)翻製成玻璃藝術作品。(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次長蕭宗煌表示,台灣「公共藝術設置辦法」經20餘年推動,歷經嘗試及突破,使公共藝術不斷成長,從美化建築開始到發展成多元的類型,演繹了公共藝術對於在地文史的意義,除在各地播下更多公共藝術美感的種子,與在地居民互動,也讓台灣的街角、公共空間綻放台灣美麗的力量。

本屆共計243案報名參賽,較上一屆171案競爭更加激烈,作品型式及質材更趨多元,經過激烈競爭,包括卓越獎、藝術創作獎、環境融合獎、民眾參與獎、教育推廣獎、民間自辦公共藝術獎及評審特別獎等7大獎項,共有17案得獎。

由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邀請6位藝術家劉和讓、陳怡潔、何采柔、張力山、陳敬元、連建興創作的5件作品,融入八斗子在地文化及博物館建築,民眾參與計畫得到鄰里社群廣泛迴響,整體公共藝術設置呈現出台灣當代藝術家積極又深入的作為與可能性,兼具藝術家個人創作語彙及環境文化特色,獲得卓越獎。

還有相當值得一提的作品,是「藝術創作獎」3案獲獎作品中的「花東線鐵路新城車站公共藝術設置計畫」,包括玻璃藝術家陳彥君將已故知名畫家馬白水的畫作《太魯閣之美》,轉化為透光的窯燒玻璃;以及由賽德克族藝術家林介文則帶領太魯閣、賽德克與泰雅族等32名織女共同完成的作品《織路》,以藝術延續幾乎消失的傳統技藝,深具傳承與創新的意義。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