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兩性異言堂】〈愛呀其實很簡單〉這傢伙 比小三更可怕

2019/01/23 06:00

(圖/棉花糖)

文/諮商心理師 瑪那熊

在使用大量木材裝潢的早午餐店,柔和陽光透過大片落地窗灑落進來,培根的焦香、炸薯條的氣味不時交疊於空氣中。靠窗的兩張桌子,一桌坐著四口之家,只有小兒子沒手機滑,所以玩起桌上的點菜單,其他三人沒有交談,用著各自手機,整張桌子顯得異常安靜。隔壁桌情侶也是同樣情況,一方滑手機,一方用平板,即使拿起食物,眼神仍然緊盯螢幕,兩人的視線幾乎沒有交集。

關心、陪伴與支持 全被手機給毀了

類似的場景其實愈來愈常見到:不論家庭聚餐或情侶約會,人們雖然在同一個空間,但各自的注意力分散在某個網站、論壇、Youtube頻道上。夫妻、情侶間實質互動的減少,對於感情是否會有影響呢?從依戀理論(attachment theory)角度來看,成人會將另一半視為「依戀對象」,也就是一種心靈避風港,從對方身上索取關心、陪伴與支持,以更有勇氣與能量來面對現實世界的種種挑戰。要讓愛情關係穩定,三個心理需求顯得格外重要:

1. 問問自己 能否了解並接近對方?

關鍵字:自顧自滑手機,忽略了情感分享。

伴侶之間分享彼此的生活、心情與想法,除了能營造親密感,更能讓雙方逐漸建立信任,促使關係更靠近。分享的內容未必需要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事實上,日常中的趣事、體悟或發現,都能產生良好效果。若雙方相處時的大半時間都在滑手機,便缺少了「讓對方更認識你」的機會。

2. 問問自己 對方會否給予回應?

關鍵字:注意力只在手機,忽略對方求援訊號。

不論是工作、人際或家庭,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不順利、挫折的事情。當我們發出「需要幫忙」訊號,若伴侶能接收並給予回應,提供需要的協助,自然就能讓關係更穩固(未必是理性的解決方法,也可包括關心、傾聽、鼓勵等)。但過度使用手機,很可能降低我們對於伴侶的觀察力,忽略了對方的求援訊號,或是愈來愈不熟悉如何安慰對方、接住負面情緒。

3. 問問自己 對方是否投入關係?

關鍵字:過度投入手遊追劇,幸福感逐漸消散。

多數人期待的是穩定、長期的愛情,因此另一半的投入程度,代表了某種承諾。如果看見他用心經營關係,例如珍惜聚餐時間,分享生活、關心近況;或是約會時認真打扮,甚至準備小驚喜等,都會讓我們在感到甜蜜之餘,油然而生更多的幸福感。反之,當對方將過多時間精力投注於手遊、追劇、滑手機時,我們不只會感到熱度消散,還可能懷疑「他是否沒那麼重視我了?」、「怎會跟當初追求/熱戀時差這麼多?」。

愛情需求大滿足 關係才有安全感

當我們與另一半相處過程中,若這三個愛情需求能得到滿足,關係自然能穩定發展,背後的關鍵就在於「安全感」能源源不絕地產生,讓人們感到安心、被照顧與陪伴,一方面更信任另一半,另方面則對感情抱持樂觀正向的看法。反之,當我們總在滑手機而忽略對方,無法滿足這三個愛情需求時,其實不斷在關係中埋下毒種子,可能暗中破壞情感根基,逐漸影響雙方的互動。

放下手機 立地成就愛情

該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發現自己有不斷滑手機的習慣,務必從生活中改變起:當不經意又拿起手機時,請在心中問自己:「是有很緊急的事必須立刻處理,還是單純為了打發時間才滑手機?」若是前者,那自然就得盡快使用手機,但記得在處理完急事後,就將手機放下。若是後者,不妨思考:「現在除了用手機打發時間,還有沒有其他的事情可做?」如果身旁有伴,聊天互動、增進交流相信是更好的選擇;如果獨自一人(吃飯、搭車),觀察周遭、聚焦當下也能讓你的生活更精采。

那若是另一半總在滑手機,又該如何溝通呢?建議試著讓對方知道,你對於雙方相處時的期待,以及當看見對方滑手機而忽略互動時,個人的感受又是什麼。記得,並非要找戰犯或指責伴侶,而是表達自己的愛情需求,以及希望關係更好的心願。邀請對方成為同盟,一起為這段關係努力吧!

(寫信給瑪那熊:mulberrymore@gmail.com)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