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感覺紀事簿》溫度

2014/11/01 06:00

◎錦江沙

晚上溫度計顯示氣溫34度,大家回到宿舍就迫不及待地開啟空調。冷氣吹來甚覺涼快,可是吹不到一小時,室友小張開始抱怨冷氣太強,直喊空調太冷,令他身體感覺不舒服,於是拿起遙控器按了幾下,把設定溫度調到28度。過了半小時,換到室友小吳發難了:「這麼熱怎麼受得了,人體最適宜的溫度是攝氏25度。」接著引經據典地找出科學研究資料,佐證25度C的環境最適宜人類生活。

小張也不甘示弱地拿出一張張的剪報說:「有些科學研究也還沒定論,你看,最早的研究專家說,吃蘋果不要削皮,果皮含有大量對身體有益的維生素C。然後相隔不到一年,報上刊登另一位專家說,吃蘋果一定要削皮,這樣才能避免吃到農藥殘毒及其他一些化學藥劑。過了不久,這第三張剪報上的專家說,吃蘋果不必削皮啦,若噴灑了化學藥劑,都已經微量吸收滲透到果肉裡面了,削皮也沒用。」小張滔滔不絕地憑報論述,結論說:「所以,適宜溫度不該是專家設定的,應該是我們自己感覺舒適的溫度才是適宜溫度。」

小張和小吳的爭論,在我聽來都有道理。問題是每個人的感覺適宜的溫度也存在著差異。據說阿爾卑斯山的彈尾蟲氣溫超過15度C就會死亡,紅色的西瓜藻超過4度C就彷彿熱浪侵襲。可見不同生物或不同個體間,確實存在感覺上的差異。

生活中唯一沒有差異的溫度,就是襁褓裡的溫度,不論颳颱風或下暴雨都是最安全適宜的溫度。那是母愛的情感溫度,是一種不能量化的感覺。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