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升值神話破滅 人民幣熱潮降溫

2017/11/20 06:00

升值神話破滅,人民幣熱潮降溫。(彭博)

記者盧冠誠/專題報導

台灣2013年2月正式開放外匯指定銀行(DBU)承作人民幣存款業務,在高利率吸引下,熱潮一度延燒逾1年;不過,隨著人民幣匯率單向升值神話破滅後,過去兩年多來,DBU餘額持穩在人民幣2,700億至2,800億元之間。

DBU開辦人民幣存款首日,單日就吸引人民幣13億元,且餘額分別在2013年11月、2014年3月分別突破人民幣1,000億、2,000億元大關,成長速度相當驚人,當時人民幣成為國人非常熱衷的外匯投資商品。

中國匯改

人民幣逆向走貶

當時國人瘋搶人民幣,主要寄望於利差、匯差兩頭賺,由於銀行人民幣牌告買賣匯差約1%,若再考量1年期新台幣定期儲蓄存款利率也約1%多的機會成本,只要人民幣匯價持穩,並給予超過2%的專案利率,就有利可圖。

目前各銀行給予人民幣存款的1年期牌告利率大多介於1.5%至2%,若專案定存利率,則有機會拿到3%以上的水準。

然而,自2015年8月中國匯改以來,人民幣開始反向走貶,2016年更對美元重貶6.56%,成為最弱勢的主要亞洲貨幣;反觀新台幣,去年逆勢走揚2.44%,兩國匯率一貶一升,投資人民幣的民眾,不僅利差被匯損吃光,還損失慘重。

台幣走升

利差被匯損吃光

以去年初存入人民幣2萬元、年息3%為例,要花新台幣10萬320元(台灣銀行牌告匯率賣出價5.016元),1年下來本利和人民幣2萬600元,卻只能換回台幣9萬4739元(今年初台銀牌告匯率買入價4.599元),面臨高達5.56%的虧損。

人民幣不再只升不貶,國人風險意識跟著提高,DBU人民幣存款餘額在2015年6月創下人民幣2833.87億元的歷史高點後,1年內大減逾百億元,最近才又回到2800億元附近。

一位行庫主管認為,該存或想存人民幣的民眾都已進場,加上先前人民幣大幅貶值,不少客戶被套牢且不願停損出場,導致DBU餘額缺乏進一步成長動能,同時不易大幅流失。

對於國際貨幣基金(IMF)去年10月正式把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通貨籃,中央銀行日前發布報告指出,此象徵性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國際化差

民幣風險較高

央行表示,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尚不足,在金融市場交易限制較多,持有人民幣資產的風險仍高於其他國際貨幣;因此,人民幣納入SDR通貨籃,不代表各國央行或市場一定會增持人民幣資產;未來各方對人民幣資產的需求,仍取決於中國資本帳開放程度,以及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

外匯交易員指出,部份投資機構把人民幣納入SDR視為一項利多,但這一年多來,人民幣卻是呈現先貶後揚格局,反映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容許人民幣可有更大的波動幅度,讓投資人民幣的難度增加許多。

「現在投資人民幣,不能過度樂觀,匯率風險很重要!」不少匯銀主管異口同聲表示。匯銀主管提醒,要投資人民幣的民眾,除了利差,現在更應考量匯率波動的風險,避免又重蹈去年匯差彌補不了利差的覆轍。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