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基金經理人的告白〉中美貿易戰的事後諸葛— 中股的「危」與「機」

2018/07/16 06:00

全球股市也面臨修正壓力,但是一些優質A股公司價格平易近人,值得投資人關注。(路透)

張家維

近來中美貿易大戰衝擊中股盤跌下殺、美股受創程度卻沒那麼深,究其原因,中股有部分股票被大股東拿來當成融資擔保品,股價下殺啟動保證金追繳令、甚至有部分被斷頭,股市結構較不穩健,恐怕是元凶之一。

資本市場長期走勢 要看白天鵝

筆者不喜歡預測短期走勢,更不喜歡從政治或事件片面的解釋市場漲跌,從我進入這市場到現在,所看到的都是事後諸葛的專家,在事實發生後,他們永遠可以找到千百種完美到不能再完美的詮釋原因,但是這些垃圾資訊對於投資一點幫助都沒有。有人說:股市漲跌代表貿易戰的勝敗;有人說:全球貿易戰是今年資本市場最大的黑天鵝…事實上,正如我過去曾經為讀者分析過的,就算沒有中美貿易戰,全球股市也面臨修正壓力。然而,伴隨著利率將逐漸上揚回到正常水準,合理的、健康的修正走勢是為了迎接下一階段更大格局的基本面行情。決定資本市場長期走勢的,不是突發事件,不是黑天鵝;而是人口紅利變化與市場開放,是技術創新與資本積累的白天鵝。

無關中美貿易大戰 A股缺陷多

再來跟各位聊一下A股—真的是因為中美貿易戰讓中股一蹶不振?其實,A股市場本來就有自己的問題跟缺陷:(1)散戶交易比重過高,偏重消息與題材面操作,容易暴漲暴跌;(2)很多民企不重視股東權益,配發現金股息太少,卻老愛跟小股東忽悠錢,搞一些狗皮倒灶的投資,導致負債高企,現金流不佳;(3)國企改革長路迢迢,經營體質與競爭能力低效、政商糾葛等問題都將使市場給予的合理估值打折;(4)退市與上市機制尚未改革完善,也未與全球先進制度接軌,資本市場因而無法有效發揮淘汰篩選功能;(5)中國面臨經濟轉型期,產業有消有長,但受害產業所佔指數權重遠高於受惠產業—表象枯木,內層逢春。

買投機股要花50年 才拿回老本

只能說,A股到目前仍持續維持著2015年泡沫破滅以來的修正消化格局,不要看現在上證指數跌破3,000點,有很多體質不佳、光炒題材的投機股,本益比還是超過40、50倍,50倍是什麼概念?是在公司獲利不衰退的前提下,股東要花50年時間才能拿回老本;50年是青絲變白髮,是你跟你阿嬤的年齡差距!!從我看過所有的投資書籍裡頭對全世界股票歷史的記載,那些搶進50倍本益比熱門股的眾多理由,事後回顧都只有共通的蒼白可笑,再加上滿滿的悔不當初…究竟A股這個「賭場」還要收拾多久才能回復正常?我不知道,我想,習大大也不知道。

併購文化對賭協議 宛如未爆彈

除了熱門題材股的估值泡沫以外,還有一種更致命的泡沫,那就是外延併購所產生的成長假象和後續商譽折損。A股的併購文化裡面有一種荒謬至極的現象叫做「對賭協議」,對賭什麼?賭未來好幾年的營收獲利;對賭本來是確保併購效益、鼓勵經營層努力達標的巧思,後來卻成了大股東炒股的無上祖傳秘方。在2015年投機股泡沫期間,多少A股上市公司不斷編造上下游整合、多角化的外延美夢,每個美夢聲稱將帶來的貢獻都打賭得不像是真的…後來也的確多半不是真的。當股市榮景不再之後,失去了外延併購帶來的帳面獲利成長動能,最多使得市場對公司估值降低;但當實際併購貢獻不如預期的時候,潛在商譽損失才是一顆顆不受控制的未爆彈,壓得股市抬不起頭來。

如此說來,如果未來兩三年內A股指數仍處於打底格局,我們是否應該放棄這個市場?不是的!歷史告訴我們,頭部總在利多潮湧中悄悄降臨,底部卻在利空萬箭裡反覆淬鍊。「水清則無魚」,泡沫現象的另一面是過度低估,也就是在混沌未明、市場秩序尚待重整的階段,勤奮耐心的投資人往往能找到只有在非效率的新興市場才能獲得的龐大利潤。當筆者看見一些如鳳毛麟角的優質A股公司即將依循成熟國家發展經驗脫穎而出、價格卻又平易近人時,內心便充滿著止不住的貪婪狂喜…隨人民所得的提升,引導出消費升級、保險、教育產業…等商機;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總是如此相似,不是嗎?

(作者為台灣奇宏資產負責人,曾任永豐基金經理人及勞退基金經理人)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