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封面故事-時事求是〉AI時代的運動風

2018/08/13 06:00

個人的運動消費,包括健身房的使用費、運動鞋、衣、自行車、運動器材的消費等。(資料照)

魏錫賓

吸引全球目光的世足賽剛結束,雖然台灣隊未在賽事中出現,但決賽當天,運彩投注站的排隊人潮到處可見,從電視轉播中收看過今年度世足賽者,據估計也超過30億人次,這麼龐大的數字轉換為運動市場的一部分,代表著潛在的經濟利益,而運動賽事與休閒健身風潮愈吹愈狂,也和社會發展有密切關係,在人工智慧(AI)時代更有突破的機會。

運動市場可以簡單區分為兩部分,一是運動賽事,一為休閒健身,前者的收入主要是運動競技的門票、媒體轉播權及商業贊助等,後者就是個人的運動消費,包括健身房的使用費、運動鞋、衣、自行車、運動器材的消費等。隨著經濟發展與社會觀念的改變,二者的支出都有提高趨勢。

一天只有24小時,每個人擁有的都一樣。個人運動必須在自由時間進行,扣除睡覺等生理必要時間,以及工作、上課或家務等約束時間,一般人的自由時間大概僅有5、6個小時。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對「自由時間」下過定義,就是個人能夠選擇自由應用的時間,擔任志工、幫忙家務、社交、娛樂、運動、閱讀、遊戲、看電視、休息,或者是什麼都不做,都是其中的一部分。

因為自由時間有限,同一時點從事的活動互相排斥,因此,要提高個人運動及戶外活動的時間,除了增加自由時間外,就必須減少其他活動;在個人時間成本約束下,社會平均運動時間,遠低於官方希望的數字。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資料,2015年美國人平均每日的運動休閒時間約5小時,但看電視花去近3個小時,電腦遊戲25分鐘,運動、健身僅占18分鐘。

觀察UNECE調查的各國平均值,自由時間大概僅有4至6個小時,看電視、電玩的時間一樣占去半數時間。我國體育署委託民調報告,我國民眾運動的比例雖已自2006年的76.9%,上升至2017年的85.3%,規律運動人口比例也超過30%,但比例似乎已趨於停滯。

規律運動不僅能維持較標準身材,而且調查發現平均比沒有運動的人快樂或健康程度都高出16%以上,但在自由時間內的休閒活動分配改變不大,靜態休閒比例仍高。因此,更多的自由時間、更多人參與,才能提高社會的平均運動時間。

社會愈重視健康生活,愈能提高運動時間,但另一個契機是生產技術的進步,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後,失業率並未持續提高,反而因藉助機器設備的引入,而有工時縮短的趨勢,平均自由休閒時間也增加了。AI或機器人等新的發明導入生產,工作時間應該能夠縮短,這也使運動健身時間的增加更為可能。

有市場就會有專業化的趨勢,而專業化代表的不只是利益的分享,也是更好的品質與生活的提供。不管是否會因競爭激烈而削弱商機的價值,運動休閒應是值得長期期待的行業。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