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漫步金融風雲〉從「臉書暴跌」談股票評價模型

2018/08/13 06:00

臉書第二季財報公布後,因為未來展望黯淡,結果盤後股價暴跌。(法新社)

■ 林睿奇

臉書(Facebook)於美國時間7月25日的盤後公布第二季的財報以及未來展望,結果盤後暴跌,次日收盤跌幅將近20%。解讀臉書第二季財報,每股收益1.74元,高於預期的1.72元,而營收132.3億,只略低於預期的133.6億。全球的活躍用戶人數雖不如預期,但每位用戶帶來的平均收益卻是增加。這樣的財報不能讓投資人感到滿意,可是也不該令股價暴跌,探究其中的關鍵便是黯淡的「未來展望」。

早在今年初爆出劍橋分析濫用5,000萬臉書用戶的個資,臉書在隱私保護的運作上就受到監管方及用戶方的壓力,而這種壓力導致營收和成本受到負面衝擊,因此臉書預計第三和第四季度營收增長將出現高個位數的降幅,未來數年的營業利潤率也可能由近年來的40%多降到35%左右。

股息成長率減少 會造成股票評價下跌

根據這樣的未來展望,分析師相對應地改變評價模型中的數字,紛紛看壞或調降目標價。股票評價的方式很難以三言兩語道盡,但可用高登模型(The Gordon Growth Model)來闡述簡單的概念。高登模型是一種股息折現模型,其中P代表每股價格,D1是未來一年的股息,r可視為投資人的期望報酬率,g則是股息成長率。D1和r都是較為客觀的數字,而代表股息成長率的g則是一個可以發揮想像、影響股價的重要因子,也就是「未來展望」。

從高登模型可以看出,股票評價的重點是未來而非過去。雖說臉書目前並無配息,但在模型中可用盈利或自由現金等其他指標來替代,而成長率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所以不管股票有無配息,當公司前景看淡的時候,代表成長率的g必定也會隨之減少,透過公式的傳導便會造成股票評價下跌。在投資人期望越高、股價上漲越多的情況下,當公司高層突然一棒打醒投資人的「春夢」時,股票一夕暴跌也就不足為奇!然而,為何這種「驚嚇」時不時就會發生?股票評價模型是否還是有效的工具呢

市場若是有效率 股票評價模型才有效

在討論模型的有效性之前,應該要先談談效率市場假說。效率市場假說主張市場在有效率的情況下,訊息能夠充分的披露和傳播,投資人也會有效而迅速地進行交易,因此影響股票的因素皆能反應在股價上。根據此一理論,股票市場比較不會出現突如其來的消息,用數學公式的語言來說,g不會突然大幅度的增加或減少,所以股價不易呈現暴漲或暴跌。也就是說,如果市場有效率的話,股票評價模型便是一項有效的工具。然而,市場的有效性經常遭受質疑,人們甚至以此揶揄經濟學家不會去撿地上的100塊錢,因為經濟學家認為地上有真鈔的話,早就被人撿走了。

看懂股票評價模型 就不會常常受到驚嚇

分析師運用高登模型或是其他模型預測股價,將已知訊息以及訊息所衍生出的評估放入模型之中。弔詭的是,分析師是否能從研究的公司中拿到充分的訊息,公司高層是否有所隱瞞或者自身也難掌握財務的準確性,而在評價的過程中,人為的偏見也會或多或少地存在。總而言之,股票評價模型並非不可信賴,只是除了數字的計算之外,投資人還要了解數字背後的意義以及各種政經因素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市場能否有效傳導這些所謂的意義和影響,而當投資人看懂股票評價模型的內涵與市場的有效性後,也就不會常常受到驚嚇了!

(作者為財經作家,曾任美林私人銀行首席副總裁)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