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封面故事〉政府雙劍齊飛 邁向無現金社會

2018/09/17 06:00

國內4家電子票證 今年7月營運狀況

記者王孟倫/專題報導

國內6家電子支付公司 今年7月營運狀況

國內行動支付市場尚處「萌芽階段」,但已經吸引第三方支付、電子支付各大業者搶食大餅,甚至電子票證業者也來分杯羹,宛如戰國時代;政府也先後設定「電子化支付5年倍增」及「行動支付2025年普及率9成」兩大目標,要讓台灣邁向無現金化社會。

國內整體行動支付交易金額走勢

根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行動支付累計交易金額達356.1億元,比去年底的171.6億元足足增加184.5億元;若以一年半前(2016年12月為23.6億元)相比,大幅增加了332.5億元。行動支付交易 大增300多億元。

對此,金管會認為,從統計數字可以顯示,國人對於使用行動支付之意願,已經顯著提升;由於行動支付是未來數位經濟發展的趨勢,可帶動產業新商機,也可提升民眾生活的便利性。因此政府已成立跨部會推動機制,各部會共同執行。

行政院長賴清德在2017年11月將「行動支付」發展列為重要政策,並擬定2025年行動支付使用率目標是90%,並由國發會主導;根據統計,行動支付2017年底普及率為39.7%,預計今年可望突破50%。

不過,早在行政院之前,金管會在2015年已經訂出「電子化支付5年倍增」,也就是在2020年佔整體支出比重達到52%;根據統計,我國電子化支付佔比在2015年底為26%,2016年為34%、2017年為38%。

電子化支付 所有非現金支付

但是,金管會的「電子化支付」與行政院的「行動支付」這兩個目標又有什麼不同?首先,就定義來看,「電子化支付」是指所有「非現金」支付的工具,包括信用卡、悠遊卡、ATM轉帳、 第三方支付或行動支付等均是。至於「行動支付」是指用手機或平板等行動載具進行交易,像是綁定信用卡使用的Apple Pay即是。換言之,「行動支付」是「電子化支付」一環。

其次是目標達成方式不同,金管會的電子化支付倍增,是以交易金額佔整體支出消費比重;而行政院的行動支付,是用普及率來計算,並不是金額。

政府鬆綁 支付工具使用

對於政策方向,金管會表示,已就多種支付工具進行法規鬆綁與檢討,以電子支付為例,消費者的電子支付帳戶的資金,除了「現金儲值」、「銀行帳戶轉帳」,去年也新增「信用卡」自動儲值;另外,也開放電子支付機構兼營電子票證,民眾可將電子支付帳戶的錢,可移轉到自己的電子票證使用等。

金管會官員強調,台灣的ATM(自動櫃員機)普及,現金提領方便,加上交易習慣不容易改變,使得我國在推動行動支付,先天上就比較慢。不過,隨著各種非現金支付工具的普及,將有助於推升使用率,對於達成「電子化支付5年倍增」之目標,仍深具信心。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