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漫步金融風雲〉虛擬貨幣的未來

2018/10/15 06:00

虛擬貨幣因為本身具備了貨幣的特性,不會因為價格暴跌、負面消息而消失。(路透)

■林睿奇

曾幾何時,比特幣的報價曾於去年12月漲至近2萬美元,近來卻在6千多美元的價位徘徊。摩根大通銀行的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曾說「比特幣是場騙局」,雖然他事後改口,但比特幣的負面形象依然存在不少人的心中。隨著比特幣被駭事件頻傳、政府打壓,就連中國比特幣首富也宣布退出幣圈,令人不禁思考虛擬貨幣還有未來嗎?

比特幣具有貨幣特性 還有炒作題材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先探討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何謂貨幣?貨幣擁有四大特性:交易媒介、記帳單位、價值儲存和延期支付的標準 ,而具備四大特性的貨幣就是貨幣嗎?發生在雅蒲島(Yap)的真實故事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雅蒲島的居民開採石灰岩做成石頭幣,有些石頭幣的直徑甚至長達4公尺。島上居民在買賣交易的時候,不需一手交「石頭幣」一手交貨,只要移轉石頭幣的所有權即可。據說當地有戶人家的石頭幣沉入海底,由於島上居民曾經親眼目睹,這個沉在海底的石頭幣仍可用來交易。由此觀之,一個貨幣要能普及和被使用,除了具備四大特性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被認同和信任。用這樣的邏輯來思考比特幣,比特幣是一種去中心化的貨幣,訂有最高上限發行量2,100萬,透過區塊鏈的技術發行流通。也就是說,比特幣不但不能隨意發行,而且運用多點認證防止偽幣或假交易的產生,比特幣的參與者就像雅蒲島的居民認同和信任石頭幣一般。除此之外,比特幣還有炒作的題材。

首次代幣發行的監管 各國態度不一

與其他實體貨幣相比,為何比特幣是個很夯的炒作題材呢?在2008年美國引發金融海嘯之後,各國競相採用寬鬆的貨幣政策,甚至「印鈔」救市,此時比特幣只能「挖礦」產生、總量固定的特質便對投資人產生吸引力。比特幣不僅利用網路科技呈現神秘而創新的色彩,還可匿名和保護隱私,無怪乎不少政府對於比特幣被運用在洗錢、支持恐怖份子等活動感到擔憂。然而,這些有別於官方貨幣的特性正好就是投資人喜歡的題材,因此才能吸引越來越多人投身其中,而其他虛擬貨幣也仿效比特幣的運作方式,以白皮書說明貨幣的特性與用途,進行各式各樣的ICO(首次代幣發行)。

目前各國政府對於ICO採取不同的態度和監管方式。中國在去年9月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擔心ICO擾亂金融秩序,將其視為非法行為。美國則對ICO的態度相對開放,將ICO定義為特殊證券,所以納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監管。而過去富人最愛藏匿資產的瑞士對於ICO最為友善,不但公布明確的指導方針,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還會評估每個ICO 項目,根據用途來決定以何種法規管理。在清晰的規範之下,營運者和投資人對於虛擬貨幣便有更大的信心。在台灣,ICO暫時妾身未明,跟大多數國家一樣,只以現行法規「被動式」的管理,而且也沒有明確的監管單位,因此難以蓬勃發展。

虛擬貨幣可推動經濟 政府不應忽視

虛擬貨幣的未來不會因為價格暴跌、負面消息而全面消失,因為本身具備了貨幣的特性,而各種創意和運用也將層出不窮。寬鬆的監管可以孕育創意,但在創意成熟時則須進一步的監管指引,方能令經營者和投資人有所依循,繼續促進該項產業發展。政府不應將虛擬貨幣視為非法工具或者只是一種產業,虛擬貨幣也像實體貨幣一樣能夠推動經濟,在網路世界裡,虛擬貨幣透過區塊鏈和智能合約將可產生更多的交易和服務。我們不得不認真思考,或許虛擬貨幣將是下一波經濟增長的動能,因此政府不應忽視這股浪潮,只以被動式的監管,而是該思考以專責機關和法規主動式地引導虛擬貨幣融入經濟體系之中。

(作者為財經作家,曾任美林私人銀行首席副總裁)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