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時事求是〉不跟極端氣候賭運氣

2018/10/22 06:00

企業將極端氣候納入風險管理的一環,或許能找出防災商機。圖為颱風「潭美」在日本沖繩造成嚴重災情。(路透)

▓魏錫賓

極端氣候造成的天災,有時就像科幻電影中的外星人來襲,他們以人類難以捍衛的高科技武器攻擊地球,轉瞬間就毀掉一個城市,讓各國無力招架,直到外星總部召喚或弱點曝露,他們才匆忙離去,留下滿目瘡痍的災後場景。

根據聯合國統計,從2005至2014年的10年間,因天然災害喪命人數超過70萬,受影響者達17億人,全球總損失約1.4兆美元,受災前三大國家依序為美、中、日,損失金額分別是4,430億、2,650億、2,390億美元;而根據主計總處統計,我國1999年921大地震直接財物損失超過百億美元,達當年度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以上。

921大地震災損 逾GDP 3%

極端氣候可能增加重大天災的發生頻率與風險,企業及個人要能順利度過,必須具有傷害及損失的承擔與復原能力。因此,災害前的防災計畫、設備投資,以及災害後的緊急應變、復原及重建計畫的擬定與執行,都是預防天災的ABC。可是,防災通常在災後才會受嚴肅的對待,2千多人喪命的921地震後,地震險才受重視,也才有後來台南地震產險理賠金額大幅增加的結果。

善用金融工具原就是避險的最簡單方法,一般保險或期貨等衍生性金融商品,可以轉移風險、降低損失,使受災者具有從廢墟中再站起來的基本能力,而2013年OECD、APEC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發表自然災害的風險分攤與移轉報告,保險依然是企業及個人在因應天災時,最常用的金融工具,而世界銀行也提供衍生性商品等應對方法。

個人及企業還能為環境保護盡力,一起阻止極端氣候惡化。綠色債券的發行要有符合減碳、保護環境效益的功能,綠色債券占債券發行量比例持續提高,是共同促成的結果,這種使環保思維乘著商業利益前進的方式,更有機會擴大影響面。

美、中、日是全球經濟規模前三大國,卻恰是天災受損最重的前三名,顯見不管是颱風掃過或海嘯來襲,終要先低頭避禍。現實不像電影,無法總是找到對手的弱點,企業若在衡量現實狀況後,將極端氣候納入風險管理的一環,而不僅是賭運氣,或許還能找出設廠或投資的另一種防災商機。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