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人物專訪〉華南金控董事長吳當傑 做好銀行家的四項工作

2018/11/05 06:00

華南金控董事長吳當傑宣示最重要四項工作即「法治、風險、人才、科技」,,是他最重視的「投資」。(記者叢昌瑾攝)

記者陳梅英/專訪

2年前,吳當傑轉任華南金控暨華南銀行董事長,當時他宣示最重要四項工作即「法治、風險、人才、科技」,這些並非立刻可以看到成果的工作,卻是他最重視的「投資」;而如何將「華南這塊百年招牌擦得更亮」,對他來說是一種責任也是壓力,更是一種使命與榮譽。

公務員出身 扮好負責人角色

在公家機關服務30多年,曾經擔任過金管會副主委、財政部政務次長、土地銀行董事長等;吳當傑說,他非常熱愛在政府部門為民服務的工作,尤其每當制定出符合金融機構需求的政策,都讓他相當有成就感,即使現在身為華南金董事長,他很珍惜兼任金融總會秘書長的機會,可以繼續與金融機構面對面,擔任業者與金管會溝通的平台。

「現在必須背負股東的期望、有業績壓力。」他坦言,在金融機構與政府機關有很大的不同,他思考著如何扮演好負責人角色,「就跟政府部門的治理一樣」,一家銀行的大方向在那裡,訂下來讓經理人去執行,尤其還是在一家即將滿百年的銀行,「這是一個很大使命、也是榮譽感」。

銀行業整併 並不是唯一選擇

吳當傑表示,華銀的業務發展與其他公股銀行並沒有很大不同,國內銀行家數眾多、提供產品同質性高、差異化少,也是事實,雖然有人認為「overbanking」(銀行家數過多),需要進一步整併,金管會對於金融整併也提供誘因;但他認為,還是要尊重市場機制,尤其目前國內銀行獲利都在中上水準,大家逐漸找出自己特色,有的鎖定不動產融資業務,有的以中小企業融資為主,各擅所長,在有獲利情況下,合併只是選項之一。

明年華銀就成立滿百年,回顧歷史,華銀的成立是為了服務華南及南洋地區客戶。這麼多年來,走過全球石油危機、亞洲金融風暴、全球金融海嘯等諸多挑戰;吳當傑說,華銀與台商關係相當深厚,是有歷史淵源的,這也是華銀最大特色,累積700萬客戶更是華銀的利基。

搶財管商機 增理專銷售部隊

儘管華銀最初從企金領域壯大,也不能忽視個人金融崛起的趨勢,尤其華銀有700多萬客戶,透過金控異業結合、共同行銷,有很大開發潛力。吳當傑表示,當存款利率降低,如何讓民眾存在銀行裡的錢創造更多財富,財富管理就相對重要;華銀近來在發展財富管理上投入相當多資源,例如聘請了多位知名理財顧問,擴大理專銷售部隊,成果也逐漸顯現。

今年1至9月,華銀的稅前淨利已達126.58億元,是華南金控最主要獲利來源,外界期待華銀今年獲利可望挑戰歷史新高記錄。

吳當傑指出,目前華銀獲利來自三大部分,一個是傳統銀行的利息收入,另外是財富管理的手續費收入以及金融投資,是華銀獲利鐵三角,而金融投資今年成長更是優於往年。

吳當傑表示,其實外資對台灣股票市場相當看好,他個人監理金融市場這麼多年,很了解外資選股的邏輯,就是鎖定公司治理、評薦優良企業以及高殖利率的公司,華銀今年金融投資收益成長,就是因為投資的幾檔績優股股利挹注。

新南向政策 加快腳步設據點

部分外商以及台商轉移到新南向國家發展,政府也力推新南向政策,華銀在新南向國家佈局將加快腳步,目前華銀在新南向國家設有多家營業據點,包括新加坡、胡志明市、雪梨分行、河內代表辦事處以及去年剛開業的菲律賓馬尼拉分行、緬甸仰光辦事處,吳當傑今年親自前往越南拜會當地央行,希望爭取河內代表辦事處升格。

此外,金管會11月開始受理純網銀申請,華銀迄今未表態。吳當傑說,純網銀發展主要著眼於推動普惠金融與金融創新,能服務更多傳統金融體系不易接觸到族群,這是一個很好的政策,但基於目前「純網路銀行」業務的營運方針尚未明確,無法準確預測民眾對「純網路銀行」接受度,加上華銀也有自己的網路銀行,「華銀不會在第一波就加入」,現階段將先強化現有網路銀行及行動銀行業務。

吳當傑指出,純網銀不需負擔實體分行,成本低是優勢,但初期至少要花費2、3年耕耘社群,網絡關係建立後,才有機會凸顯這項利基,且純網銀在個資保護、資訊安全也需投入成本;就他來看,不管哪一種服務,最重要都是如何取得客戶信賴。

4重點工作 銀行經營更長遠

因此,吳當傑上任之初即宣示「法治、風險、人才、科技」四項重點工作要做好、做滿,因為唯有落實公司內部的治理工作,把風險管控做好,才能讓獲利更紮實,讓銀行經營更長遠。

吳當傑說,金融業是最重視誠信的行業,銀行吸收存款、負責保管客戶的資產,這些都是民眾辛苦賺來的錢,所以經營銀行要以誠信為本、更要恪守法規, 取得客戶的信任,這是銀行永續經營的不二法門。

編法遵預算 將投入更多經費

為了落實法令遵循工作,華銀已在董事會下設立「法令遵循委員會」,今年更大幅編列法遵預算,同時因應國際上對金融監理日趨嚴格,華銀在法令遵循(包括洗錢防制與打擊資恐等)等支出,近年來大幅增加,未來也將持續投入必要資源,把法遵工作做好。

此外,進入數位金融時代,追求金融創新,華銀在金融科技的投入更是公股銀行的表率,華銀2017年投入金融科技資本支出接近總預算的2成。吳當傑說,「這是投資,不是費用」,儘管初期回收很慢,但是在金融科技發展趨勢下,只靠傳統銀行業務,競爭力早晚下滑;因此,不只科技業重視研發,金融業也要不斷創新與研發。

另外一種投資的回收則是無形的,吳當傑認為,法遵文化建立,是一種「內化的價值」,表面上看不到回收,但能取得客戶信賴、主管機關肯定,這些投資值得去做。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