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封面故事-受害篇〉拚不過 ETF交投冷恐爆下市潮

2019/01/14 06:00

ETN分類

記者陳永吉/專題報導

ETF掛牌上市櫃有如過江之鯽,至去年11月底就有117檔。圖為2015年富邦日本ETF傘型基金上市掛牌典禮。(資料照)

2003年6月底上市的台灣50ETF,掛牌至今已超過15年,成為台灣ETF最佳的代名詞。這幾年隨著發行條件的放寬,掛牌上市櫃的ETF有如過江之鯽,光是統計到去年11月底,累計上市的ETF就有117檔,多集中在過去兩、三年掛牌。

去年5檔ETF下市

不過雖然很多ETF陸續掛牌上市交易,但去年也有5檔ETF下市,創下單年度下市ETF之最。累計至去年底為止,下市的ETF也不過僅有8檔,去年就佔了5檔,隨著ETN(指數投資證券)這項新商品將在今年起跑,外界預期,去年多檔ETF下市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交易冷清的ETF,將逃不掉下市的命運。

台灣最早下市的ETF,則要回推到2015年底。當時台灣境外ETF的始祖、由匯豐中華投信總代理之恒中國ETF及恒香港ETF,已掛牌6年,但因為市場出現更多可直接投資香港及中國的產品,導致恒中國及恒香港ETF在台灣的資產管理規模及成交量也逐漸減少,因此黯然下市。

2016年1月,則是第一檔由國內投信發行的ETF—元大新台灣ETF宣告下市,也是因為規模過小下市;2018年下市的5檔ETF,其中元大投信發行的就有3檔,分別是元大美債7-10反1 ETF、元大美債7-10正2 ETF,以及元大韓國KOSPI 200 ETF;另外台新投信的台新MSCI台灣反1 ETF、台新MSCI台灣正2 ETF,也選擇在去年底熄燈,使得去年下市的ETF累計達到5檔。

證交所表示,ETF下市與否,會依據當初該ETF的上市契約內容而定,通常會自訂「近1個月內淨資產價值平均值低於1億元」,而這幾檔下市的ETF資產規模會大幅縮減,主要是因為投資人對連結境外的指數不熟悉,或者像是MSCI台灣指數的市場主要在新加坡,造市者不積極,導致交易清淡,最後只能走向下市一途。

30檔ETF面臨下市

根據去年11月底的資料,有將近30檔ETF資產價值低於2億元,其中更有4檔已經低於1億元,這些ETF每日交易金額甚至只有幾萬元,如果交易量不增加,恐難逃下市的命運。

證交所指出,通常ETF要下市,其市值會趨近於其淨值,投資人若因為淨值高於市值,選擇不賣出、持續抱到清算,則會依據該ETF淨值給予投資人等值金額。

證交所表示,在香港、韓國等地,ETF因交易清淡下市屬於常態,但歐美地區則因法人投資ETF比重較高,下市的情況不若亞洲地區明顯。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