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量全球第一 中國綠債被疑灌水

中國政府二十六日首次公布各省市「綠色發展指數」,敦促地方政府減少污染;令人意外的是經常籠罩在霧霾中的北京,以八十三.七一分名列榜首。(路透檔案照)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研調機構Dealogic的數據顯示,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中國將連續第二年成為「綠色債券」(green bond)最大發行者,今年前十一個月中國綠色債發行六十六筆、總額達二四八.九億美元(約七五○○億台幣),遠遠超過第二名的法國。不過,不少外國基金業者及分析師都質疑中國綠色債券是「灌水濫發」,許多中企債券根本不符合綠色債定義。
綠色債券為一種債務工具,其實際收益款項用於資助對環境有益的活動。Dealogic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十一個月中國綠色債發行金額近二五○億美元,遠高於法國的近一六○億美元、為排名第三的德國規模的三倍。中國二○一六年綠色債共四十三筆、總額三三一.七億美元,跳躍式超越美、法等傳統綠色債券的發行大國。
中國綠色債券資本市場快速成長,主要受到政府支持,卻持續受到不少外國基金業者和分析師質疑綠色債「濫發」現象,許多中企債券都不符合綠色債定義,發債取得的資金也質疑是否真的有助於環境。例如,中國人行和國家發改委允許發行綠色債券來資助「潔淨」煤炭計畫,而許多外國監管機構都不會允許這種做法。
中國政府二十六日首次公布各省市「綠色發展指數」,採用碳排放、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五十五項評價指標進行計算,以敦促地方政府減少污染;令人大感意外的是,經常籠罩在霧霾中的北京以八十三.七一分,名列該指數榜首,接著為福建、浙江、上海、重慶等地。北京去年年度霧霾濃度為每立方公尺七十多微克,在中國空氣品質排名中落後,其環境品質得分為中國第廿八,但在環境治理、增長質量和綠色生活等三細項排第一。
在此綠色發展指數榜單上,經濟較差的邊境省份如新疆和西藏,都排名墊底。不少經濟學家質疑,中國「綠色發展指數」對改變其經濟成長模式的作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