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氣候暖化 破壞稻米營養價值

(美聯社檔案照)

(美聯社檔案照)

2018/05/25 06:00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全球暖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層面,除了地理環境變化、生物多樣性下降,竟連因而歉收的農糧內含營養價值都出現流失跡象。國際最新研究論文顯示,若二氧化碳濃度在大氣層持續增加,本世紀中將見水稻的蛋白質與微量營養素含量大幅減少,全球面臨營養不良危機的人口數目略估介於一.三八億至十四億間,屆時把它當主食的國家預計承受「毀滅性後果」,東南亞極度貧窮國家恐受創尤深。

蛋白質與微量營養素大幅減少

從理論來看,氮氣構成大氣近八成比例,二氧化碳增加,意味著水稻吸收其成長最需氮素的機會相形減少。美國哈佛大學去年另一項研究已指出,全球暖化造成米、小麥、大麥、馬鈴薯等主食作物的蛋白質減少。廿三日刊上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的新論文,則充分說明了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對水稻結構與成分的影響,有助未來發展對大氣變遷更具適應力的水稻株型。

研究人員選擇全球第一大產米國中國與位居第十三的日本進行田野調查,在寬達十七公尺的小片田裡種下十八種不同株型的水稻,並以可釋放二氧化碳的塑膠管八方包圍,根據當前地球大氣層中濃度逾百萬分之四百(四○○ppm)但節節上升的二氧化碳濃度,模擬出二○五○年二氧化碳上看五八六至五九○ppm的種稻環境。共同撰文的日本東京大學農學生命科學研究科教授小林和彥表示,此研究方法合乎近卅年後農夫種稻的現實狀況,比在溫室栽培觀察更為準確。

結果發現,和現今環境長出的稻米相比,雖不同株型反應有別,上述實驗水稻內的多種營養成分含量皆見下降現象:蛋白質少了十.三%、鐵八%、鋅五.一%;還有可把體內食物轉化為能量的維生素,葉酸(維生素B9)下降三十.三%、硫胺素(維生素B1)十七.一%、核黃素(維生素B2)十六.六%、泛酸(維生素B5)十二.七%。維生素B6與鈣質則不受影響,而維生素E在多數株型出現含量增加現象。

恐致發育遲緩、出生缺陷等問題

換言之,吃飯屆時雖可補充碳水化合物,但整體而言,對攝取蛋白質與礦物質的助益程度下降。而蛋白質與維生素攝取不足,可導致發育遲緩、出生缺陷、腹瀉、感染及早逝。而以稻米為主食的國家共逾廿億人口,每日所需熱量與營養有七成來自米飯,預計將有六億民眾健康遭受嚴重影響。最受衝擊的國家將是食用最多稻米,但國內生產總值極低的國家,如東南亞國家中的緬甸、寮國與柬埔寨。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