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助遭挪用、教師負擔重...民團調查 教育扶弱弊端多
台灣師範大學教授王麗雲花2年,進行中小學及高等教育的弱勢學生扶助政策分析與訪談,今提出簡報,發現有扶弱重心偏失、忽略隱性弱勢、政策整合與評估不佳的情況。(記者吳柏軒攝)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找來學者,花2年研究國內對弱勢學生的補助政策與扶助成效,發現各種弊端,包含隱性弱勢被忽略,補助金遭家長挪用,弱勢學校產生與教師負擔沉重等,呼籲相關施政檢討與整合。
黃昆輝表示,相信教育是弱勢學生翻轉人生的重要管道,目前政府對弱勢教育採行許多補助與方案,花2年請台灣師範大學教授王麗雲等執行專題調查,探討中小學及高等教育的扶弱情況。
王麗雲說,研究發現,扶弱重心偏失,中小學的資源比高教更不足,且弱勢定義僵化,忽略隱性、新型與假弱勢的情況,加上政策欠缺整合,弱勢家庭失能,與學校無法配合,產生無力感,且相關政策評估偏重KPI簡化,種種問題皆須克服改善。
台北市實踐國中校長廖純英也面臨校內弱勢生過多情況,認為「弱勢學校」產生排擠效應,使問題加劇,也察覺,相關弱勢經費補助,有重複、遭家長濫用問題,如早期營養午餐費被家長領走,學生依然吃不到的情況,經制度更動才有改善,可理解家長要求生計,但不應挪用教育補助。
基隆市八斗高中校長黃致誠則說,第一線教師最大問題是「負荷過重」,一人面對太多弱勢學生,便產生無力感,建議成立大學生、志工、退休人士等人力資源平台,提供弱勢生一對一的長期陪伴輔導,減輕教師負荷。廖純英亦認為,課業輔導陪伴須強制,否則孩子亦被家長要求承擔家計、照顧長輩的孝養責任,無法翻轉人生。
王麗雲建議,弱勢扶助要及早介入,中小學效果比大學好,並辨識不同類型的弱勢,建立「弱勢扶助人力銀行」整合資源、有效利用,並整合政府與民間等力量來建構「社區本位」的扶助機構,最後引進專業且長期的協助,避免福利依賴與資源濫用,讓學生真正透過教育翻轉。
黃昆輝教授教育金金會委託學者調查國內弱勢學生扶助政策,發現諸多問題,呼籲政府正視與解決。(記者吳柏軒攝)
-
新北圓夢基金拉一把 受助新二代立志當工程師
-
屏市教會交通車被撞壞 弱勢學童上課輔要多等一會
-
挺台灣遭封殺一年無戲可拍 台派演員陳慕義挺台立場不變
-
五專展翅計畫 企業投6千萬助882名學生
-
暑假愛心不間斷 桃園提供三千弱勢學生免費午餐
-
Home Run大巨蛋經濟正HOT!持中職開幕戰門票 抽機票出國看經典賽
-
股市聞人鍾文智棄保潛逃 檢、警、調、移聯手全力追緝
-
大雷雨範圍擴大8縣市!低窪地區防積淹水
-
教育部推動戶外教育 113學年補助101所高中職發展課程
-
自由說新聞》庫斯克陷圍攻最後一戰?普廷「談判拖延戰」算計全曝光!
-
防失智長者走失神器 北市萬元補助申請率竟僅千分之一
-
約女同事喝酒唱歌撿屍性侵2次 男辯對方主動求歡被判4年半
-
清查假農戶卻扼殺老農 張嘉郡:勿讓老農成為誤殺犧牲品
-
簽署第二階段連署 曹興誠:大罷免就是徐巧芯退出政壇的開始
臺北市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