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美中全方位競爭 關鍵字:新冷戰、脫鉤

2020/06/25 16:52

美國國會授權成立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USCC)24日聽證會上,多位中國問題專家認為,美中競爭已是全方位,「脫鈎」與「新冷戰」則是反映雙方角力白熱化和檯面化程度的關鍵字。(路透)

〔編譯楊芙宜/台北報導〕自由亞洲電台報導,美國國會授權成立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USCC)24日聽證會上,多位中國問題專家認為,美中競爭從經濟、科技、政治外交到軍事,已是全方位、多戰線競爭,「脫鈎」與「新冷戰」則是反映近年來美中角力白熱化和檯面化程度的關鍵字。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中國經濟專家諾頓(Barry Naughton)表示,從產業政策制定脈絡來看,在2005年以前,中國每一次的5年計畫事實上都失敗了,但關鍵的轉捩點是在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搭上全球化的便車累積財富;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後,中國看到了戰略機遇。

諾頓指出,「2010年,中國開始戰略性針對特定新興產業,制定政策與計畫。我會說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到真正有意義的產業政策,從太陽能、電動車,到生物醫藥」。

不過,諾頓認為,中國傾舉國之力引起的反效果一一浮現,世界各國對此開始有所警惕;另方面,是美國自己放棄了在國際經濟體系的多年主導地位,而非中國發展模式或政策多有成效,例如美國在川普總統2017年上台後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在沒有美國參與下,其他11國仍完成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談判、簽署和生效。

報導引述曾任《華盛頓郵報》駐北京分社社長的潘文(John Pomfret)表示,他親眼目睹中國從韜光養晦、到滿世界宣傳「中國方案」優越性的轉變;他認為,美中之間的較量,歸根結底還是意識形態鬥爭,且從1989年就已開始。

潘文說,中國學者總愛指控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看待中國的態度是「冷戰思維」,但早在美國近年來日漸擔憂北京挑戰之前,是中國政府自己作為,開啟了和美國的「新冷戰」。

潘文指出,有些人說,2012年習近平就任中共總書記是轉捩點,也有人認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觸發了中國的野心;但他個人認為,1989年天安門大屠殺與鎮壓,才是關鍵拐點。

潘文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後,針對所謂的「西方價值觀」,挑明要求中國學術界「七不講」,中國在意識形態上對內與對外的鬥爭,核心思想多年來並沒有改變。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