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當兵種下承諾 長成500棵檸檬樹

藝術家黃博志將《500棵檸檬樹》計畫寫成書,獲得「金蝶獎」台灣出版設計大獎的金獎肯定。(記者何宗翰攝)

採訪、攝影◎記者何宗翰

藝術家黃博志將《500棵檸檬樹》計畫寫成書,獲得「金蝶獎」台灣出版設計大獎的金獎肯定。(記者何宗翰攝)

「洇水、一水花、翻土、搏嶺、交花、割藤、攪肥、發酵、吹南風、拼溪底、捻茵籽 。」獨立樂團「王榆鈞與時間樂隊」把種檸檬的步驟譜成《檸檬樹的長成》這首歌,藝術家黃博志則照著步驟,種下了500棵檸檬樹,長出了一個展覽、一本書,今年還得到「金蝶獎」台灣出版設計大獎的金獎肯定。

台菲釀酒連線 海燕颱一吹成憾

2013年,黃博志開始了《500棵檸檬樹》計畫,在北美館邀請500名觀眾以500元認購,支持他在故鄉荒廢的田地種出500棵檸檬樹,釀成500瓶檸檬酒,2年後以展覽的形式,親手將酒交給每一位認購者。黃博志說:「當初有很多批評,認為這是農業計畫、看不到藝術性,但對我來說,跟觀眾交流對談、產生想像的那個瞬間,或許作品就已短暫存在了。」

計畫起源於黃博志在菲律賓當兵時的約定,他在禮智島的獨魯萬市當教育替代役,遇到酒吧老闆李奧,相約以對方自釀的椰子酒蒸餾成白蘭地,以此為基酒再製成香蕉酒和檸檬酒,台菲連結成一個生產線;但不久海燕颱風重創菲律賓,造成一萬多人身亡,當初要合作的伙伴也都不幸罹難。

客家俚語說「無名無姓,問钁頭柄。」諷喻沒有頭緒之人,如何成就大事。退伍後黃博志面臨失業,母親也離開成衣工業,「她說沒事沒事,其實心裡滿多事的。」黃博志說,既然大家都沒事,就邀請她參與這個「藝術治療」,也透過她的人脈找到私釀酒的朋友們,在觀音、新埔、關西三塊休耕的農地上種下500棵檸檬樹,「問問鋤頭,我會是誰?」

「南部種檸檬的步驟跟北部不太一樣,《檸檬樹的長成》歌詞是台語的,跟老一輩客家人的說法也不一樣。」黃博志說,因欠缺關於柑橘類栽種和病蟲害防治知識,500棵樹後來只活了300棵,所謂的募資還有美術館的經費也不多,「設定500元是想改變大眾對藝術品購買的認知,希望任何人都有能力去成為作品的一部份,然後形式上購買到一個作品,至於會立刻喝掉或是永久保存,就取決於觀眾如何看待。」

認養參與創作 藝術購買非特權

《500棵檸檬樹》一書風格偏散文、紀實文學,也包括計畫論述及耕作紀錄,並穿插創作時的手稿,前半部記錄在菲律賓的回憶,後半部描寫在農村耕種的見聞,黃博志說,因定位為文字書,書中圖片大多轉為點陣圖絹印、網印,搭配手寫的字體還有整體文字,閱讀起來會比較順暢。

封面設計採用手寫字搭上黃綠色底色,黃博志說,檸檬在天氣冷的時候會由綠轉成黃,所以書的封面採用這種顏色,象徵初成熟的檸檬,紙質也選如檸檬皮般粗糙的,算是計畫第一階段的報告書。他寫道:「每當酒一口喝下,輕輕刮過食道,酒所留下的短暫滾燙痕跡,有人說那是酒中乍現的精靈,也有人說那是穀物的靈魂,我更相信那是存在於酒中的光。」

《500棵檸檬樹》計畫仍持續中,目前和建築團隊進行農舍改造,用最少的碳足跡里程數去取得友善環境的建材,未來也規劃建立一個數位檸檬園,讓文字可以很天馬行空的被放在虛擬空間裡面,甚至是一個虛擬實境的線上遊戲,「希望有一天,檸檬樹也能長出一本小說。」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