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論文掛名太過浮濫 學界應導正

明道校長陳世雄。(記者劉曉欣攝)

明道校長陳世雄。(記者劉曉欣攝)

2014/07/15 06:00

〔記者湯佳玲、陳炳宏、劉曉欣/綜合報導〕教育部長蔣偉寧因掛名涉案論文下台,學者直言台灣論文掛名情況太過浮濫,應趁此機會扭轉論文篇數一味求多的虛華不實現況,全面檢討現有論文審查機制。

東華大學校長吳茂昆表示,論文共同掛名就需擔負責任,這是做學問的基本態度,學術界都應以此做為教訓、好好檢討。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呼籲,論文互相掛名是由來已久惡習,違反學術倫理,學界應自律導正。

台灣大學副校長陳良基表示,蔣偉寧既然在論文上掛名就有道義責任,整起事件凸顯學術界過於追求論文篇數,科研目的應對人類有貢獻,但現在評量方式已偏離正軌,教育部應設法導正,讓學術研究回歸科研本質。

政大法學院副教授劉宏恩認為,蔣偉寧案暴露自然科學學術界老一輩亂掛名的怪象,希望這次事件能打破互相掛名、學者間互相引用灌票拉抬彼此論文的現象,一併檢討改進。

明道大學校長陳世雄也批說,台灣論文掛名怪象從夫妻、手足、師徒到同門師兄弟,全都互掛在一起,從互相掛名到審查,已自成學術權貴與派閥。

如何導正現況?陳世雄說,以現有碩博士的指導制度來看,不該再由一位教授同時指導十多名研究生;而教授升等論文也不該只看論文數量而已,研究計畫審查也要嚴加把關。

吳茂昆籲各校應廢除博碩士班需有論文發表才能畢業的陋規,因為一個好的博碩士生學程才兩年,這麼短時間趕出來的論文,一定是品質不佳的內容,可以畢業後繼續將論文好好整理成一篇文章再發表。

中研院院士陳培哲認為大學評鑑升等應該改變,可取法科技部捨棄RPI量化指標,以五到十篇、間隔幾年的論文評比,重質不重量。

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也認為,大學以論文篇數做為主要評鑑升等考量的方式必須改變,中研院評鑑方式是找來國外七到十位同儕審查,既無利益衝突,且不以論文篇數,而是看對社會的衝擊,這是國內大學評鑑可以參考的方式。

蔣偉寧請辭,美國《華盛頓郵報》不僅有報導,並質疑同儕審查論文的公信力。《華爾街日報》則是趁此探討科學論文的黑暗面。

政大副教授劉宏恩。(圖取自臉書)

政大副教授劉宏恩。(圖取自臉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焦點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