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思覺失調症 每月打1「針」免吃藥

2018/08/25 06:00

思覺失調症患者常為幻聽、妄想症狀所苦;圖為情境照。 (照片來源:PIXTA)

文/劉亞平

阿雄(化名)罹患思覺失調症(以往稱為精神分裂病)多年,藥物治療吃吃停停,症狀也就起起伏伏。每當他停藥時,幻聽就變得很大聲,次數增多,只要一吃藥,幻聽明顯改善,這時他又會想試試看停藥會怎樣,結果都是以症狀復發收場。

解決不規則服藥問題

讓他不想規則服藥的原因是,不想被人看到帶一堆藥及吃藥的樣子,怕別人問起他的病情。

不同於一般內、外科疾病,精神疾病患者大多難以接受自己生病這個事實,也就是缺乏病識感,而病識感正是治療成效的關鍵。必須了解自己真的生病了,才能接受每天按時服藥這件事,病情也才能穩定。

病友阿雄的例子,也說明了精神疾患所衍生的社會污名化或標籤效應,在現今社會中仍相當普遍,造成病友們沉重的心理負擔。

每一次的服藥行為,病友常當成是一次標籤的強化,進而加重自我貶抑,若服用藥物的種類與次數較多,病友除了得隨時提醒自己又要服藥了,甚至服藥時,需要找尋能避開別人眼光的時機,種種不便極易導致漏服,使得藥物在血中濃度不穩定,最後當然導致症狀惡化。

以上臨床觀察在一些重大的精神疾病病友身上尤為明顯,造成後果自然更為嚴重。

目前醫學研究顯示,像思覺失調症這一類會出現精神病症狀(如幻聽、妄想)的病友,原因千絲萬縷,但在病程中,大腦神經傳達訊息的紊亂與異常已是共識,藥物介入的目的即在於減緩或矯治這種異常的繼續惡化,停藥自然導致症狀加重,也反映了大腦功能的進一步衰敗,嚴重性非同小可。

減少病友的服藥份量與次數,且能達到一定療效,是科學一直努力的方向。上個世紀末已開始研發精神病患的長效針劑,從最早的2週、3週一針,但目前已經可以做到讓藥效持續1個月,甚至3個月,而進入身體的總量是口服藥物一半即可,因為是肌肉注射後,緩慢且穩定的釋放,比較不會出現口服藥物在血中濃度高低起伏的現象。長效針劑以更少的藥量,更有效地控制了症狀。

不想吃藥是人性,非得吃藥是現實,醫學必須兼顧人性與現實。阿雄現在每個月接受1次長效針的施打,幻聽干擾明顯減少,人際互動的戒心與矛盾也緩和了許多,對於他的困境與糾結,科學幫了大忙!

(作者為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老年精神科主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