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校園也能種出小麥和紅藜!紅寶石光芒閃耀遊客讚嘆

宜蘭縣教師職業工會從前年起參與這項計畫,縣內目前已有復興國中、東光國中、南安國小、南屏國小、壯圍國小加入。
(記者簡惠茹攝)

宜蘭縣教師職業工會從前年起參與這項計畫,縣內目前已有復興國中、東光國中、南安國小、南屏國小、壯圍國小加入。 (記者簡惠茹攝)

2017/04/23 11:57

[記者簡惠茹/宜蘭報導]校園也能種出紅藜和小麥,宜蘭縣五所國中小加入全教總「咱糧學堂」,其中東光國中學生老師親自耕種,紅藜紅寶石光芒閃耀校園,連遊客經過都讚嘆,全教總表示,希望能有更多老師加入,讓學生透過種植作物,從小關懷土地。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從2011年開始與喜願小麥契作農友團共同發起「麥田見學」教學計畫,2013年發起「咱糧學堂」國產雜糧復興運動,累積與全國560間學校合作,涵蓋幼兒園、國中小與高中學校,今年已邁入第6年,宜蘭縣教師職業工會從前年起參與這項計畫,縣內目前已有復興國中、東光國中、南安國小、南屏國小、壯圍國小加入。

東光國中老師鄭筱玫和陳佳吟帶領學生在校園內種紅藜和小麥,紅藜在校園內隨風搖晃,散發紅寶石的光芒。鄭筱玫和陳佳吟表示,學校有食農教育課程,集合這項計畫可以說是相輔相成,而紅藜營養價值豐富又是原住民的糧食,沒想到種成功後,在學校與羅東文化工場的邊界引起許多遊客讚嘆,怎麼這麼漂亮,希望以後可以擴大面積種植,也能讓學校與社區更加緊密結合。

全教總專業發展中心副執行長殷童娟表示,全教總認為學生透過在校園內種植作物,可以理解土地和食物的關係,所以相當重視生態環境議題,透過咱糧學堂的計畫,希望讓老師們在校園內帶著學生種雜糧,讓學生從小接觸和關懷土地,目前是以「小麥」、「大豆」、「芝麻」、「蕎麥」、「紅藜」、「小米」六種作物為主。

殷童娟說,500多間學校中,有些學校種在盆栽,有些種在校園的角落,甚至南部還有學校老師帶領學生耕種達到1公頃面積,雖然課程綱要中沒有雜糧課程,但是學校老師都充分應用,例如帶著老師做小論文、生物老師帶著學生進行觀察,透過老師的引導和規劃,融合食農教育在課程中。

宜蘭縣教師職業工會表示,身為在教育現場的工作者,回歸「糧食自給」的本質,具體落實「農村即學堂」的概念,農友就是最好的老師,農作物就是最好的教具,作物成長過程的觀察就是最好的教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