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放流秘密武器曝光!可望提升沙蟹苗存活率

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培育沙蟹苗,在通樑海草試驗區放流。(記者劉禹慶攝)

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培育沙蟹苗,在通樑海草試驗區放流。(記者劉禹慶攝)

2018/05/31 16:36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近年來面臨人為濫捕壓力,數量急速銳減的遠海梭子蟹〈俗稱沙蟹〉,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今日在通樑「海草移植復育試驗區」進,放流10萬尾蟹苗,並由同仁自行研發的秘密武器放流管,直接將蟹苗放入海草區,可望提升存活率。

2014年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在通樑內海,展開「海草移植復育試驗區」海草床復育計畫,種植單脈二藥草、甘草、卵葉鹽草5萬株,歷經4年後,海草植株由原來的100平方公尺,增加至520平方公尺,透過海草床植被隱蔽的功能,以降低放流蟹苗被掠食者捕食的機率外,海草床豐富的初級消費者如扁跳蝦、麥稈蟲、稚貝與稚螺等,也可提供所放流蟹苗的食物來源,以確保所放流之沙蟹種苗順利成長。

由於蟹苗在放流過程中,已有不少掠食者在中途等候攔截,使得存活率偏低,因此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自行研發管式放流,並加入抽水馬達,透過潛水人員下海定位,直接導引膠管進入海草區,並用海水力量將蟹苗沖入海草區,立即躲入海草區內,讓主任黃丁士讚賞不已,可望大大提升存活率。

黃丁士表示,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已掌握沙蟹繁衍的技術,每年培育百萬尾沙蟹苗放流,存活率約在22%左右,但許多未達上市體型就被採捕,因此呼籲民眾合理利用漁業資源,如體型過小(10cm以下)的沙蟹和抱卵的雌蟹都不要採捕,使其能夠在自然的環境下能夠大量的繁衍下一代,「一生最少讓沙蟹產卵一次」。

相關影音

透過員工自行設計的放流管,可確保沙蟹苗直接進入海草區提升存活率。(記者劉禹慶攝)

透過員工自行設計的放流管,可確保沙蟹苗直接進入海草區提升存活率。(記者劉禹慶攝)

潛水人員放流前先下海定位,協助放流管定位在海草區上。(記者劉禹慶攝)

潛水人員放流前先下海定位,協助放流管定位在海草區上。(記者劉禹慶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