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陽大團隊研究/大腦發育缺陷 找到33個致病基因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副教授蔡金吾說明研究方法與發現。(記者林惠琴攝)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副教授蔡金吾說明研究方法與發現。(記者林惠琴攝)

2018/08/09 06:00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大腦發育致病基因找到了!陽明大學研究團隊利用「跳躍基因」(transposon)、加速腦部基因突變,揪出可能影響大腦發育的三十三個基因,未來可望開發檢測套組預先發現關鍵基因是否異常、研發藥物改善,降低發病機率。相關研究刊登在國際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跳躍基因」最早由諾貝爾獎得主Barbara McClintock在一九五○年代研究玉米時,發現玉米粒有不同顏色,是因基因具有「跳躍」現象,不會乖乖地待在固定基因序列中。隨後在許多動植物體內發現一樣情況,被認為可造成基因改變或重組,進而影響生物演化與突變。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副教授蔡金吾表示,不少新生兒大腦發育疾病,因大腦皮質發育缺陷等相關因素,進而造成癲癇、智能不足、發展遲緩、運動障礙、自閉症等,已證實與基因有關。但人類有兩萬多個基因,如何找出致病基因,一直是科學界的困境。

蔡金吾指出,假設人類的基因庫是一本書,跳躍基因是一個字串,隨機塞入某一頁,若不影響內容,代表放入的這一頁非關鍵;若影響內容,代表放入的這一頁是關鍵,一旦發生問題,就會影響解讀。

運用這個觀念,蔡金吾的研究團隊主動創造基因突變,先從毛毛蟲取出與基因改變或重組有關的跳躍基因,再植入鼠腦神經幹細胞誘發基因突變,觀察到部分基因突變對神經細胞生成、分化、遷移與連結造成影響,進而影響鼠腦發育,共找出三十三個可能相關的基因。

可望開發檢測套組 及早發現基因突變

鼠腦發育過程、多數基因與人類相同,因此研究團隊與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合作,與六名罹患癲癇孩子的腦部基因比對,結果發現部分突變基因吻合,甚至在手術處理異常部分後,有些孩子不再發作,或是搭配藥物明顯改善。

蔡金吾表示,未來希望可找出更多與大腦發育疾病有關的基因,最快有機會一、兩年內就開發出檢測套組,有利於及早發現基因突變,並進一步研發藥物,以降低發作機率。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