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全球首例!台大「捕風」揭限制颱風成長之謎/成功收集颱風眼海氣象資料 朝準確預報邁大步

台大海洋所團隊設置新型浮標,捕捉全球第一例颱風眼海氣象資料。(台大海洋所提供)

台大海洋所團隊設置新型浮標,捕捉全球第一例颱風眼海氣象資料。(台大海洋所提供)

2019/04/26 06:00

〔記者簡惠茹/台北報導〕台大海洋研究所團隊佈建的海氣象浮標,二○一六年成功收集到強颱尼伯特的氣象資料,並成功揭露限制颱風成長機制,這是全球第一次收集到颱風眼的海氣象資料,全由本土人才完成,今年四月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通訊》,研究成果將被轉譯成電腦程式語言,植入颱風數值預報模式,朝準確預報颱風邁進一大步。

自製浮標 觀測西北太平洋海域

台大海洋所副教授楊穎堅表示,在科技部、台灣大學、氣象局等單位支持下,台大海洋所從二○一五年起組成浮標團隊製作進階型浮標,拆掉海氣象浮標上的舊品,換上自主研發的中控系統與即時資料衛星傳輸,放置在颱風經過最頻繁、現場觀測資料最缺乏的西北太平洋海域。

楊穎堅指出,二○一六年超級颱風尼伯特來襲,浮標即時傳回現場精準的海氣象實測數據,這是學界首度收集到颱風眼的海氣象資料,並創下首個強颱路徑接連穿過兩組海上浮標的罕見紀錄。

楊穎堅表示,雖然學界已知颱風藉由不斷吸收海面上的熱氣成長,成長關鍵期取決於颱風眼經過當地海洋的前後十小時內,但科學家始終苦於沒有海洋現場的高解析度觀測資料,也不確定颱風過後,溫暖洋面如何變成冷水坑。

研究團隊解開謎團,揭露關鍵時刻大氣和海洋間互動的連續過程。楊穎堅表示,尼伯特來襲時,海水上層溫度在颱風眼到來的四小時內陡降一.五度C,尼伯特的強度卻未增減;分析後發現限制颱風成長的機制,表層水溫雖減少一.五度C的熱量,颱風只吸收了一點點。

團隊再經由裝在浮標上的縮時攝影機拍到超級颱風影像,對照海流儀資料分析,關鍵四小時內,海洋上層的熱水雖被狂風巨浪捲到颱風裡,但同時颱風本身又強迫表層海水快速向前衝,上層海流變快了,下層海流跟不上,上下層海水拖拉之間,在水裡捲出無數大大小小的漩渦,底下冰冷的海水被迅速翻攪上了水面,破壞颱風繼續茁壯的機會。

楊穎堅表示,目前浮標已記錄到十個颱風經過時的海氣象變化,最終目標是要在TOMATO「多平台颱風觀測網」計畫下,建立西北太平洋海氣象浮標和水下滑翔機觀測陣列,捕風捉影守護台灣。

台大團隊捕捉到史上第一個颱風眼海氣象資料,並揭露限制颱風成長機制。
(科技部提供)

台大團隊捕捉到史上第一個颱風眼海氣象資料,並揭露限制颱風成長機制。 (科技部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

熱門推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