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聚寶盆》腳麻走不動 神經性跛行 光吃藥不會好

2019/09/08 05:30

▲腰椎經皮隧道減壓手術僅需單一小傷口即可進行。(照片提供/昝文清)

文/昝文清

82歲阿公求診時表示,兩年前開始出現兩腳麻痛無力,無法走遠、站久,女兒聽廣告及朋友說是老年人血液循環差的關係,所以買了促進血液循環的藥物給他吃。吃了半年,症狀沒有改善,反而更嚴重,已無法出門活動。

要分神經性或血管性跛行

走路腳會麻痛無力,無法走遠、站久,在中老年人最常見的情況是「神經性或血管性跛行」。血管性跛行的原因是下肢血管狹窄,主要治療為服用促進血液循環藥等;而神經性跛行是腰椎狹窄壓迫神經,若經檢查證實,那麼服用藥物促進血液循環將不會有太大改善,因為關鍵問題「腰椎狹窄」並沒有解決。

腰椎狹窄(俗稱腰椎骨刺),因社會高齡化,病患數逐年增加。成因是長年姿勢不良及勞動,造成脊椎組織增生肥厚壓迫神經所致。典型症狀是走路或站立時,出現下背、臀部及下肢痠麻痛無力,必須坐或蹲下來,症狀才得以緩解。若經診斷,且保守治療無效,就必須接受手術,否則一旦肌肉萎縮、失力時才手術,需花更長時間復健且難復原。

在台灣每年約有2-3萬件手術案例,好發於中老年人,近年8、90歲患者也常見。標準手術法則有傷口大或多個傷口,對皮膚、肌肉、韌帶與關節破壞鉅大,若合併椎骨滑脫,就必須植入支架,打入骨釘(稱融合手術),不僅犧牲脊椎活動角度,增加手術中,神經、臟器傷害風險,且術後可能排斥,引發更難處理的問題,甚至未來鄰近脊椎加速退化,再度壓迫神經。

目前治療腰椎狹窄的手術有許多術式,其中的「腰椎經皮隧道減壓手術」,發展已超過10多年,為一種穿入式的微創技術,僅需單一小傷口,利用導管或內視鏡「直搗」治療目標區,在盡量保留脊椎結構前提下,移除壓迫神經的關鍵病灶(通常是增生黃韌帶),解除神經壓迫。

由於不需植入支架或骨釘,大幅減少組織破壞,對於高齡、骨質疏鬆或洗腎等慢性病不適合接受大手術或植入骨釘的患者,提供另一項治療選擇,幫助他們改善症狀,重拾生活品質。

(作者為基隆長庚醫院神經外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