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三度罹大腸癌 3D腹腔鏡手術救命

2019/09/18 05:30

▲醫師提醒,民眾若出現持續腹痛不要輕忽,要儘快就醫檢查。 (記者陳建志攝)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

▲患者接受檢查,發現一顆扁平息肉,切片確診為惡性腫瘤。 (記者陳建志翻攝)

40歲的蔡先生罹患大腸癌,曾兩度手術切除,並接受切口疝氣修補治療,在腹部留下長長的傷疤,術後每年都安排追蹤檢查。不料日前再度檢查時,發現大腸有一顆扁平息肉,切片證實為惡性腫瘤,因腹部曾多次開刀,手術困難度高,醫師評估後決定以術後傷口小的3D立體腹腔鏡手術切除腫瘤,讓他順利恢復。

術後傷口小 有助恢復

亞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江驊哲表示,蔡先生6年前罹患大腸癌,隔了2年又發現大腸出現腫瘤,最後都透過剖腹手術方式切除,2年前因疝氣,又接受切口疝氣手術,接連的手術讓他腹部留下長長的疤痕。

江驊哲表示,日前蔡先生接受大腸鏡追蹤檢查時,發現大腸內又出現一顆扁平息肉,經內視鏡黏膜下切除後化驗,確診又是大腸癌,考量不增加他的腹部傷口,並有效清除淋巴結,決定透過3D立體腹腔鏡手術清除病灶,術後確診為大腸癌第3期,並有淋巴結轉移。

江驊哲指出,患者過去已接受過3次腹部手術,並曾放過人工網膜,造成此次手術困難度增加,光是腸沾黏分離就花了5小時,且因接連手術,大量切除大腸,造成大腸吸水的功能減少,因糞便無法成形,患者未來容易出現排稀便的狀況。

江驊哲說,患者當年罹患大腸癌後,就配合醫師治療,但後來又發病,主要是因為他的免疫系統無法有效壓制游離癌細胞,造成復發,此次發病前,身體並未出現異狀,幸好有持續進行追蹤,才能透過大腸鏡檢查及早發現腫瘤,並接受治療。

江驊哲也提醒,大腸癌手術後仍然有復發的風險,且術後2年內復發率最高,至於原位癌和第1期大腸癌雖復發率低,但仍建議術後1年內做一次大腸鏡檢查,若發現第2原發部位的腫瘤,經治癒性治療後,也務必與醫師配合定期追蹤,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