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病情穩定 不一定要裝心臟支架

血管支架手術是一種血管修復術,醫師在血管中置入支架,撐開狹窄化的血管,使血液順利流通。(美聯社)

血管支架手術是一種血管修復術,醫師在血管中置入支架,撐開狹窄化的血管,使血液順利流通。(美聯社)

2019/11/18 05:30

美國研究︰藥物治療和改善習慣也有相同療效

〔編譯孫宇青、記者林惠琴/綜合報導〕醫學界常透過裝設心臟血管支架及動脈繞道手術,來減輕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不適。不過,美國聯邦政府資助一億美元的大型研究發現,對於病情穩定的患者而言,透過密集的藥物治療和改善生活習慣,也能達到相同療效。研究成果於十六日的美國心臟協會(AHA)大會中發表。

非急症 動脈繞道手術也未必要做

醫學界針對冠狀動脈狹窄病患的標準療法,是在心臟裝設可撐開窄化血管的支架,或施行引導血流繞過堵塞處的繞道手術。然而,即使病患並未出現急性心臟病等症狀,或僅在爬樓梯時才會感到胸痛,也經常接受手術,醫學界長年以來對此爭論必要性。

由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資深副院長哈奇曼(Judith Hochman)主持的迄今最大型相關研究︱︱「藥物與侵入性方法療效比較國際研究」,針對卅七國、共五一七九名中度或重度心肌缺血,但沒有血管窄化、也沒有左冠狀動脈堵塞的患者進行實驗。所有受試者均接受藥物治療及改變生活習慣,包括服用降膽固醇、降血壓藥物和阿斯匹靈,以及戒菸、調整飲食;其中半數則接受血管支架和繞道手術。

研究團隊花費四年追蹤受試者是否遭遇五種情況:心臟病發作、心血管疾病致死、心跳停止、因胸痛住院或心臟衰竭。一年後,團隊發現接受手術組發生上述五種情況的比率為七%,純藥物治療和改善生活方式組為五%。四年後,手術組病發比率為十三.三%,藥物組為十五.五%。整體看來,兩組發病狀況並無明顯差別。

此外,在實驗的前六個月,手術組及藥物組發病比率為五.三%及三.四%,手術併發症可能是原因。另外,經常胸痛的患者接受手術後,有半數在一年後症狀消失,可能是塗藥支架奏效;藥物組好轉比率僅廿%。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醫學院心臟內科教授王宗道表示,十年前也有研究指出類似結論。對於病情穩定患者,國內臨床做法是建議觀察三個月至半年,檢視有無惡化,再決定是否動刀。由於使用血管支架發生心肌梗塞略微減少、不適症狀也有改善,原則上仍須醫師專業判斷。

血管支架手術是一種血管修復術,醫師在血管中置入支架,撐開狹窄化的血管,使血液順利流通。(路透檔案照)

血管支架手術是一種血管修復術,醫師在血管中置入支架,撐開狹窄化的血管,使血液順利流通。(路透檔案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