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吃喝玩樂迎新年》閒適散策老街行

湖口老街的街尾有歷史建築—老湖口天主堂,深具特色。(記者廖雪茹攝 )

湖口老街的街尾有歷史建築—老湖口天主堂,深具特色。(記者廖雪茹攝 )

2020/01/29 05:30

前言︰

老街,不必很長,因為它的故事很長。

舊坊,就是古色古香,古早小吃憶難忘。

春節不必苦短,走趟老街,讓時光倒轉,沒人敢說你過年太懶!

【歐風湖口 歲月彷彿凍結】

■記者廖雪茹

台1線57公里附近的新竹縣湖口老街,保存極為完整,屬於歐式風格的巴洛克式立面建築,街頭有縣定古蹟湖口三元宮,街尾有歷史建築老湖口天主堂,融合多元化族群和宗教,深具特色。

湖口老街的興衰與鐵路息息相關。清朝劉銘傳鋪設基隆到新竹的鐵路,1893年完工通車,設於舊名大窩口的「湖口驛」日益繁榮,成為新竹北部貨物集散的商業重鎮,當地羅氏家族為主的鄉紳與富商,1916年開始興建今日的湖口老街。

但光景維持沒幾年,由於楊梅至湖口坡度過陡,加上路基不穩,易生事故,日治時期1929年實施鐵路改道計畫,湖口老街因喪失交通轉運功能,被「新湖口」的新車站取代, 而變成了「老湖口」,迅速沒落,卻也因此保留了原有風貌。

相較於台灣其他老街,湖口老街的騎樓與圓拱較為寬廣,外觀裝飾不多,雖長度不到1公里,但兩側紅磚老屋見證過往的繁華歲月。歷經社區總體營造,老街更添觀光魅力,不少年輕人返鄉創業,開設客家餐館、咖啡屋、傳統點心,也有經營家具店、玻璃創作、珍藏品展示等,三元宮後方並規劃停車場。

儘管前有省道台1線,後有國道中山高,車流喧囂,湖口老街彷彿凍結了歲月,靜謐地散發迷人的典雅風韻,等待旅客驚喜探訪!

順道遊︰戰車公園、圓樓

若時間從容,建議可從湖南村的戰車生態公園開始一遊,當地因緊鄰湖口營區,展示軍方提供的多款戰車,融入在地特色;湖南村集會所旁有個罕為人知的鐵道橋墩遺址,往北約1公里還有大湖口車站公園,走完再進入湖口老街。湖口老街的後山丘陵台地有漢卿、金獅寺、仁和及樟樹伯公等多條步道,各具特色,可視個人體力和興趣串連組合成環狀路線,適合親子休閒同行,順道一覽茶園風光!

湖口鄉中平路旁的田野間,有兩棟斗笠造型的客家圓樓─客家樓、好客樓和仿照湖口老街的建築,是湖口鄉農會新建造的好客文創園區,占地約1.23公頃,區內展售農特產品,結合農業文化和在地特色。其中好客樓大門,由肖楠漂流木雕塑彩繪客家方口獅,一進門是神農大帝祈福平安廳,有一尊會變臉的神農氏,述說神農氏嚐百草的傳說故事。其他還有客家古禮堂、咖啡館、義民廳、湖口故事館等,僅小年夜和除夕休園,免費開放參觀。

【典雅三坑 客家美食飄香】

■記者李容萍

桃園市龍潭區三坑老街是一個充滿客家風味的觀光老街,「坑」在客語裡指的是小水渠,「三坑」就是曾經有三條小水流(蔗蔀坑、 火劫尾坑、鴨母坑)匯集的地方,早年因船運而興起,是龍潭最早崛起的聚落和貨物集散地,被稱為「龍潭第一街」,後來因興建石門水庫導致大漢溪水位下降,三坑老街也隨之漸漸沒落。

三坑老街上尚存數棟紅磚造亭仔腳屋,建築屬於步廊式街屋、兩家共用一面牆,木造閣樓與窗台,有別於其他老街的華麗,造型樸實優美,短短數百公尺,吸引電影、電視節目來此取景,每逢週末假日,遊客絡繹不絕。

三坑老街仍保留昔日婦女洗衣聊天的遺址,取名「黑白洗」,牆上掛著石板打油詩「黑白水,黑白洗,若能洗盡人間黑白事,必然可化三坑為三康」,具醒世意味;沿著老街走到底是古樸莊嚴的永福宮,從永福宮右側而出為三坑鐵馬道,老街盡頭是建於1895年、曾獲皇帝讚揚而賜堂號的百年古宅「青錢第」。

漫步三坑老街除了有典故歷史文化,也有美食相伴,三坑老街有各式客家小吃,如用糯米及蓬萊米製作的客家菜包、草仔粿、牛汶水等,也有季節限定的茭白筍、稻米等特產。鄰近景點包括三坑自然生態公園、大平紅橋、石門水庫、龍潭大池等。

自行開車可從國道3號下龍潭交流道往石門水庫方向,左轉113線接台3乙直行後左轉永福路即可抵達三坑老街。

順道遊︰三坑鐵馬道

三坑鐵馬道是一條兼具人文與田野之美的自行車道,全長約6公里,平坦好行是老少皆宜的單車路線。車道可自台3乙線約5.5公里處為起點,或從三坑老街出發,兩處皆有自行車出租店家,也各有停車場方便停車。建議先在三坑老街品嘗客家點心,吃飽喝足再出發,前往位於石門水庫大漢溪畔的三坑自然生態公園,此公園坐擁廣大的生態湖與周邊大草坪休憩區,全區採用生態工法建造,規劃有休憩公園、涼亭、木拱橋、戲水渠道等設施,並大量種植當地的原生花草樹種,日落時分景色清幽迷人。

另外,也可順道走訪龍潭觀光大池,原為灌溉功能的池塘,因湖中小島興建「南天宮」,讓整體景觀變得優雅,桃園市政府新建龍潭觀光吊橋甫於春節啟用,適合闔家遊憩、情侶約會。遊客走訪龍潭還可以欣賞清麗的茶園風光,當地有不少茶農轉向觀光發展,在自家茶園設立餐廳,提供觀茶品茶,夜晚可前往乳姑山俯瞰台北、桃園的絕美夜景,也可走訪客庄茶鄉,體驗客家文化魅力。

【懷舊朴子 拜媽祖逛藥舖】

■記者林宜樟

嘉義縣朴子市是嘉義地區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因都市化更新較慢,保留許多老建築,從中正路為起點的朴子配水塔,漫步到東亞大旅社一帶,此段路程有日式宿舍群,也有老街風情,鄰近更有許多知名美食小吃老店,是到朴子一遊最佳去處。

遊客可將車輛停放在中正路起點的朴子配水塔旁,附近有日式宿舍整修後,業者進駐的「嘉藝點文創聚落」,目前有方舟森林、好日作、ISA Coffee、蘭山窯、新住民之家、許家銘餅舖及朴子日新文化協會進駐,許家銘餅舖旁有親子廣場,內有沙坑等設施,附近的刺繡文化館可欣賞刺繡工藝。

往西行走,經過民宅後,會先見到當地信仰中心配天宮,可入內參拜媽祖,感受年節氣氛,繞回中正路,還有甫完成整修的天公壇,廟內有名工藝師周雪峰的畫作及字跡可欣賞;順路走可見到朴子老街建築「大風堂」,有精緻的洗石子牆柱和紅磚壁,目前一樓有店家販賣可口的鱔魚麵。

中正路老街上,有老藥鋪等老店家,一旁的朴子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內,則有名店「麻糬棟」,製作的古早味麻糬是必買小吃,肚子餓還有70年老店「永豐春捲冰果室」可買傳統春捲品嚐。

順道遊︰清木屋

位於嘉義縣朴子市市東路的清木屋,從朴子老街步行就可抵達;清木屋於1930年興建,原是日治時期朴子公醫院,後來由外科醫生黃清木買下,作為外科診所,現由孫子黃崇哲整修對外營業。清木屋保留原有的藥櫃、診療室、外科手術室等,再將病房改造成餐飲空間,可享用鬆餅點心、咖啡飲料等,還展示黃清木的醫療筆記、手術刀及當年的藥劑,是少見呈現醫療歷史的空間,清木屋旁還有縣定古蹟「東石郡役所」,現為朴子警分局,也可順道一覽。

【古樸和美 人情濃故事多】

■記者劉曉欣

和美小鎮位於彰化市、鹿港之間,原名「卡里善」,來自平埔族原住民巴布薩「BABRZA」族語,意思是位於冷與熱交界處,氣候溫和清美之地,漢人移入有街庄出現,譯為「和美線」;但也有一此說,早年因位於漳泉械鬥緩衝區,取名「和美」是希望平和美好寓意。

和美舊街區主要在和美圓環、公有零售市場、和中廣場一帶,也就是中正路、倡和路、和平街、鹿和路6段的街區範圍內,早年有酒家、戲院,如今雖已熄燈,但老屋保存完整,見證和美的開發史。

仁安路的汎愛綜合醫院,歷經和美望族許五頂、許常山父子2代經營,許五頂的兒子許常惠為台灣知名的音樂學家;而許家舊居位於鹿和、中正路的三角窗,在鹿和路拓寬後,建築立面仍延續仿古風格。文化工作者黃志亮說,許五頂續弦夫人許宋綢是和美無人不知的助產士,幫窮苦婦女接生完,還會送雞蛋補身,許宋綢生前捐地興建彰化家扶中心和美館,也傳為佳話。

中正路的勝發米穀商行是典型紅磚街屋,和東里長王文雄表示,洪家早年是碾米廠,後來經營洪勝和紡織廠,見證和美紡織產業的全盛時期。

而1955年就開始在中正路營業迄今的萬春西藥房,生產糙米麩的三永和食品,都走過1甲子歲月;鄰近的明德醫院老建築,醫院雖不再營業,沒有店招,但獨特的設計,也成為中正路特色老屋。

在地名產的「廣香居」噴水貢丸,原只是辦桌料理的1道菜,因為貢丸裡包著豬肉餡,深受歡迎,而成為人氣商品。

而「楊家香」肉鬆也是和美老字號,從推著三輪車開始叫賣做起,後來開了雜貨店來兼賣肉鬆、香腸,再轉型為肉類食品的專賣店。

要前往和美老街區,建議自行開停前往,可停在和中廣場、和美警分局一帶,再步行進入。

順道遊︰蛤蜊兵營

彰化縣的文化景觀,起源於1960年代退輔會在線西鄉的海岸一帶設立「蛤蜊養殖場」,由退除役軍人來管理,同時提供海防營舍,後來因為彰濱工業區開發與西濱快速道路闢建,養殖場功能不再,老兵也慢慢搬離,現有11棟營舍,入口處可以看到「毋忘在莒」地標。蛤蜊兵營有部分修復,其餘維持原貌,雖無老兵,也無蛤蜊,但歷史的紅磚屋,斑駁的門窗,卻成為打卡的人氣景點。

大平紅橋沒有設欄杆,是網紅拍照、打卡的熱門景點。(記者李容萍攝 )

大平紅橋沒有設欄杆,是網紅拍照、打卡的熱門景點。(記者李容萍攝 )

朴子市中正路起點,特別營造日式洋風小鎮風情。(記者林宜樟攝 )

朴子市中正路起點,特別營造日式洋風小鎮風情。(記者林宜樟攝 )

龍潭三坑老街雖然不長,但老街裡仍相當程度的保留古樸味,沿著老街走到底便能看見古樸莊嚴的永福宮。(記者李容萍攝 )

龍潭三坑老街雖然不長,但老街裡仍相當程度的保留古樸味,沿著老街走到底便能看見古樸莊嚴的永福宮。(記者李容萍攝 )

湖南村規劃戰車生態公園,展示軍方提供的多款戰車。(記者廖雪茹攝 )

湖南村規劃戰車生態公園,展示軍方提供的多款戰車。(記者廖雪茹攝 )

「嘉藝點文創聚落」充滿日式風格。(記者林宜樟攝 )

「嘉藝點文創聚落」充滿日式風格。(記者林宜樟攝 )

噴水貢丸是和美的人氣伴手禮。(記者劉曉欣攝 )

噴水貢丸是和美的人氣伴手禮。(記者劉曉欣攝 )

和美老街區可以看到台灣知名音樂學家許常惠家族舊居,在鹿和路擴寬後,建築立面仍延續仿古的風格。(記者劉曉欣攝 )

和美老街區可以看到台灣知名音樂學家許常惠家族舊居,在鹿和路擴寬後,建築立面仍延續仿古的風格。(記者劉曉欣攝 )

蛤蜊兵營入口的毋忘在莒的精神堡壘。(記者劉曉欣攝 )

蛤蜊兵營入口的毋忘在莒的精神堡壘。(記者劉曉欣攝 )

萬春西藥房、生產糙米麩的三永和食品,都是從1955年就開始營業。(記者劉曉欣攝 )

萬春西藥房、生產糙米麩的三永和食品,都是從1955年就開始營業。(記者劉曉欣攝 )

朴子中正路老街有不少老店。(記者林宜樟攝 )

朴子中正路老街有不少老店。(記者林宜樟攝 )

湖口老街為全台保存極為完整的老街,有歐式風格的巴洛克式立面建築。(記者廖雪茹攝 )

湖口老街為全台保存極為完整的老街,有歐式風格的巴洛克式立面建築。(記者廖雪茹攝 )

龍潭三坑老街雖然不長,但老街裡仍相當程度的保留古樸味,沿著老街走到底便能看見古樸莊嚴的永福宮。(記者李容萍攝 )

龍潭三坑老街雖然不長,但老街裡仍相當程度的保留古樸味,沿著老街走到底便能看見古樸莊嚴的永福宮。(記者李容萍攝 )

清木屋。(記者林宜樟攝 )

清木屋。(記者林宜樟攝 )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