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城市找樂子】日式住宅建築の台味 循建築師眼光看台灣舊日宅

此為2011年渡邊義孝造訪青田茶館的尚未修復照。(敦煌畫廊提供)

此為2011年渡邊義孝造訪青田茶館的尚未修復照。(敦煌畫廊提供)

2019/04/14 06:00

記者吳書緯/報導

台灣的日式建築與日本的不同? 有位來自日本的建築師,偶然間發現了散布在台灣各地日式住宅與日本的日式住宅差異,透過他的介紹,來認識台灣日式住宅的獨特之處,並實地帶領生活週報走訪台北2處有開放參觀的日式住宅建築。

帶逛達人/渡邊義孝

日本千葉人,日本一級建築師、尾道市立大學兼任講師,活躍在文化資產界,致力於歷史建築調查與老屋活化,參與民間組織協助修復、活化老建築,公餘時也喜歡赴世界各地旅遊,已造訪54國,並繪寫精美的旅遊札記,著有多本書籍,近期著作《臺灣日式建築紀行》在台以中文出版。

用建築專業 發現台灣日式住宅獨特性

台灣長達半世紀的日治時代,距離今天已超過70年的歲月,許多當時的大型公共建築(官署、車站、校舍)都被指定為古蹟,然而其他散布在台灣各地的日式住宅建築,除了少部分成為古蹟被保留,大多數仍隨著時光流逝而逐漸凋蔽。

事實上,這些日式住宅不僅是殖民時代的日本人居住過,二戰結束後,島上的人不分族群,也搬進了這些日式住宅,開始了人生的新章節,在塌塌米上打滾、戳破日式和紙拉門等,都是那個世代共有的回憶。一般人或許覺得台灣的日式住宅就是完全仿造日本當地,但在日本建築師渡邊義孝眼中,「台灣的日式建築與日本的日式建築不太一樣」,這也成為他近年來探訪台灣10多次的動力。

架高防潮濕蟲害 出窗留空間採光

從渡邊義孝的眼中,台灣的日式住宅建築有接近十項的特徵,與日本的日式住宅建築有所不同。渡邊提到,會帶來這些差異,是因為台灣本地的風土讓建築的設計和樣式再進化,而對於一般非建築專業的人來說,在台灣造訪還留存至今日的日式住宅建築中,最容易觀察到的「不一樣」,首先是「磚造高基礎」,一般日本的木造住宅從地面到1樓的樓地板,高度大約有45公分,但台灣因為高溫多濕,再加上有白蟻的蟲害,所以提高到60公分,而且使用紅磚做為架高基礎。另一個與日本「不一樣」之處,在於「角落的出窗」,意即在房間角落的直角,設置向外擴展的窗戶,讓房間的空間擴大並在窗台上留有置物空間,且兼具採光。

獨創地窗供通風 西洋風窗型盛行

少見的「地窗狀的透氣窗」位於出窗正下方的透氣窗,是為了通風和便於打掃,這也是渡邊義孝在日本不曾見過的設計。「洋風圓窗與八角窗」在日本的日式建築中也有這種設計,但在台灣的日式住宅建築中,使用這種設計的比例又更高。透過建築師的指點,從此會發現台灣的日式住宅建築不再與日本的日式建築「長得差不多」,而是和風元素在台灣融合出不一樣的結果,展現獨特的風格。

齊東詩舍

位於台北濟南路上的齊東詩舍,共有2棟日式住宅建築,是日治時期總督府高階官員的宿舍,在國民政府遷台後,其中1棟由空軍將領王叔銘入住,另1棟由中央銀行委員周彭年居住。1990年代後閒置多年,2011年開始修復,渡邊義孝在2011年首次造訪台灣時,第1次看到的日式住宅建築就是這裡,也與負責修復的孫啟榕建築師相遇,展開了他於台灣日式建築的探索與考究。

齊東詩舍目前由國立臺灣文學館管理,用來策畫展覽及文學推廣活動,並與鄰近的數棟日式建築一起被劃為「臺北市中正區齊東街保存區及聚落風貌保存特定專用區」,其中齊東街53巷的數棟日式住宅現正由台北市文化局整修復原中,渡邊義孝也推薦透過施工圍籬的空隙來觀察修復的過程,看見工事是如何保留建材、增添防震設備等,讓建築重現原有的風采。

DATA:(02)2327-9657,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25、27號,週二~日10:00~17:00,週一休,免費參觀,官網:http://qidong-poetrysalon.nmtl.gov.tw,FB:齊東詩舍

青田茶館

青田茶館在青田街的巷子裡,在日治時代是臺北帝國大學南洋史學教授庄司萬太郎的住宅,當年聘請日本師傅使用台灣檜木與杉木建造而成,二次大戰之後由台大哲學系洪耀勳教授入住,當洪家遷出後,這裡閒置了將近20年,最後由敦煌畫廊接手,歷經2年修復完成,成為藝廊與茶館兼具的人文空間。

渡邊義孝在2011年造訪時,這裡仍像是廢墟,如今也見證了修復前後的樣貌並無太大變化。渡邊義孝推崇業主賴志明以「修舊如舊」的精神來復原這棟建築,因為台灣許多日式建築的修復會修得「像新的一樣」,同時卻將內部改建成為嶄新適合展示的空間,對於在日本也參與老建築修復、再利用的他而言,青田茶館這樣的例子在日本也不常見到,值得觀摩。

DATA:(02)2396-3100,台北市大安區青田街8巷12號,10:00~18:00,無休,免費參觀,FB:青田茶館

青田茶館歷經閒置、荒廢之後,由與敦煌畫廊修復完成,可對照渡邊義孝在2011年造訪時青田茶館尚未修復的照片。(記者沈昱嘉/攝影)

青田茶館歷經閒置、荒廢之後,由與敦煌畫廊修復完成,可對照渡邊義孝在2011年造訪時青田茶館尚未修復的照片。(記者沈昱嘉/攝影)

齊東詩舍建築為「和洋折衷」風格。屋頂形式屬「寄棟造」(即中文的廡殿頂形式),屋頂均覆蓋黑色日本瓦,並在屋脊末端使用鬼瓦收邊。(記者沈昱嘉/攝影)

齊東詩舍建築為「和洋折衷」風格。屋頂形式屬「寄棟造」(即中文的廡殿頂形式),屋頂均覆蓋黑色日本瓦,並在屋脊末端使用鬼瓦收邊。(記者沈昱嘉/攝影)

台灣日式建築從地面到地板的高度約為60公分,比日本的住宅建築45公分高上一截,而且是用磚造的方式架高基礎。(時報出版提供)

台灣日式建築從地面到地板的高度約為60公分,比日本的住宅建築45公分高上一截,而且是用磚造的方式架高基礎。(時報出版提供)

角落的出窗是台灣日式住宅建築常見的特色,增加採光也讓房間的空間擴大。(記者沈昱嘉/攝影)

角落的出窗是台灣日式住宅建築常見的特色,增加採光也讓房間的空間擴大。(記者沈昱嘉/攝影)

渡邊義孝因公來台,發現台灣保存了許多日式建築,以及其與日本日式建築的「不一樣」之處,而後來台10多次進行考察。(記者沈昱嘉/攝影)

渡邊義孝因公來台,發現台灣保存了許多日式建築,以及其與日本日式建築的「不一樣」之處,而後來台10多次進行考察。(記者沈昱嘉/攝影)

接近地面的「地窗狀的透氣窗」,功能是為了台灣炎熱的夏天確保通風,以及便於打掃。(記者沈昱嘉/攝影)

接近地面的「地窗狀的透氣窗」,功能是為了台灣炎熱的夏天確保通風,以及便於打掃。(記者沈昱嘉/攝影)

青田茶館的屋簷下方設有垂直的橫板,在日本建築術語稱為「鼻隱」,可避免讓水氣滲入屋牆的縫隙間,是適應台灣多雨所做的設計。(記者沈昱嘉/攝影)

青田茶館的屋簷下方設有垂直的橫板,在日本建築術語稱為「鼻隱」,可避免讓水氣滲入屋牆的縫隙間,是適應台灣多雨所做的設計。(記者沈昱嘉/攝影)

齊東詩舍建築的外牆使用「南京雨淋板」的工法,在邊角使用鋼板包覆收邊的方式,這在日本也較少見到。(記者沈昱嘉/攝影)

齊東詩舍建築的外牆使用「南京雨淋板」的工法,在邊角使用鋼板包覆收邊的方式,這在日本也較少見到。(記者沈昱嘉/攝影)

渡邊義孝。(記者沈昱嘉/攝影)

渡邊義孝。(記者沈昱嘉/攝影)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