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網路謠言破解】精神疾病錯誤認知

吃藥與定期回診追蹤不代表被套牢,而是為維持生活品質的穩定。(本報資料照)

吃藥與定期回診追蹤不代表被套牢,而是為維持生活品質的穩定。(本報資料照)

2019/06/23 05:30

記者吳書緯/報導

謠言1:精神病人都是暴力份子?

解答:錯!精神科病患是暴力受害者的機率,大於暴力加害者的機率。

許多人受到新聞的社會案件或是以訛傳訛的誤解,會認為精神科病患都是暴力份子,因此對於精神病友常抱著異樣的眼光或是感到恐懼;然而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邱于峻提到,雖然媒體會報導一些關於精神科病患暴力行為的個案,但是「絕大多數」的精神科病人都是沒有暴力傾向的,反而在社會與家庭的處境下,常是屬於弱勢的一群,受到肢體暴力、言語暴力的機率比較高,像是遭遇家暴、甚至會受到性侵害,邱醫師提到,若是一般人抱持著「精神病人都是暴力份子」的觀念,對於精神科的病患是相當不公平的。

謠言2:精神疾病一旦去看病吃藥,就會被「套牢」?

解答:錯!精神疾病經過診治仍有停藥的可能,回診與服藥也是為了維持生活品質,並非「套牢」。

有些人擔心去看了精神科之後,確診有精神疾病就需要終生服藥與回診,形同「套牢」,為此邱于峻醫師說,精神科的目的在於「治療病人與維持其生活穩定度」,希望透過治療讓病人的生活維持穩定,病狀得以完全控制,使用套牢一說過於沉重且不恰當,同時作為醫師立場,自然會希望患者即使在治癒後仍定期回診,追蹤病情有無復發或是有其他變化,事實上,部分精神疾病經過診治之後確實是不需要再服藥。

當精神疾病獲得控制,即使仍須持續服藥,回診的頻率間隔也在2至3個月左右,對於患者的日常生活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他也提到,許多慢性病像是糖尿病與高血壓也都需要定期回診與服藥,用意皆在確保健康與生活水準無虞。

謠言3:精神疾病控制是自制力或意志力不夠的問題?

解答:錯!精神疾病是生理疾病,與自制力或意志力沒有關聯。

有些人會對精神疾病的患者說「你就想開一點」、「不要想那麼多」之類的話語,認為可以幫助精神疾病的患者克服病情,重拾正常生活,然而這些在邱于峻醫師聽來是不可思議,邱醫師提到,精神疾病是生理疾病,病因是腦內分泌神經傳導素的失調,包含多巴胺、血清素、腎上腺素等,導致病症產生,完全無法透過自制力或是意志力來加以康復,必須透過藥物治療,先使症狀緩解,再輔以復健、職能治療、個別或團體治療等方式協助患者回到正常生活;邱醫師說,對精神疾病患友建議以意志力或自制力克服障礙,就像是對骨折病患說「你自己想一想,骨折就會好」或是對有高血壓的人說「不要去想血壓,血壓自然就會降下來」一樣。

謠言4:精神疾病等於卡到陰?

解答:錯!精神疾病是生理疾病,尋求民俗療法反而延誤病情。

在台灣常會見到罹患精神疾病時,家屬第一步先去求神問卜,尋求解方,持續以「卡到陰」的民俗療法處理。

邱于峻醫師提到,從臨床上來看,精神疾病拖延越久就醫,癒後的效果也越差,因此精神疾病越快就醫越好;而進行民俗療法最大的狀況,就是導致患者的症狀拖延,當症狀持續越久,恢復所需的時間就越長,有些症狀嚴重的精神疾病,拖越久,退化受損的現象越嚴重。邱醫師也呼籲,得到精神疾病不代表你是壞人、或是不好的人,而是代表你生病了,是個一般需要被醫療協助的人,與其他病症無異,儘快就醫,接受治療,才能重拾正常生活。

其實精神病友是暴力受害者的機率比較高。(記者陳宇睿/攝影)

其實精神病友是暴力受害者的機率比較高。(記者陳宇睿/攝影)

對精神病友說:「你就想開一點」等同對高血壓患者說:「不要想血壓,血壓自然會降下來」。(記者陳宇睿/攝影)

對精神病友說:「你就想開一點」等同對高血壓患者說:「不要想血壓,血壓自然會降下來」。(記者陳宇睿/攝影)

得到精神疾病應儘早就醫,切勿執意以民俗療法處理,以免延誤病情。 (記者陳宇睿/攝影)

得到精神疾病應儘早就醫,切勿執意以民俗療法處理,以免延誤病情。 (記者陳宇睿/攝影)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