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瞭望之窗》習近平訪北韓,為G20「川習會」添籌碼

面臨川普來勢洶洶的談判壓力,習近平若是在G20不與川普舉行「場邊會議」,可能被川普嘲笑為示弱。但若是直接與川普硬碰硬,美中角力將曠日廢時,因此習近平必須採取一系列危機處理措施,來化解「川習會」上談判的風險。

托克維爾

美中貿易戰陷入僵局,美國總統川普頻頻透過「推特」施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揚言若是本月底在日本大阪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高峰會再無法達成最終貿易協議,將繼5月初針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產品關稅,由原本10%提高到25%之後,再鎖定總值3,000億美元中國產品,課徵25%關稅。同一時間,華府也拿中國通訊巨擘「華為」開刀,聯手國際抵制「華為」產品。

而香港接連兩波百萬人民走上街頭的「反送中」示威遊行,彷彿也讓川普「撿到槍」,透過美國國務卿龎培歐表示,川普將於G20峰會時向習近平表達對於香港人權的關切。美中貿易大戰讓習近平面對內部民族主義壓力,不得不選擇與川普正面迎戰,推翻原本進行十回合的貿易談判共識,要求重新協商,此舉讓川普震怒,也拉高姿態強硬回應。

面臨川普來勢洶洶的談判壓力,習近平若是在G20不與川普舉行「場邊會議」,可能被川普嘲笑為示弱。但若是直接與川普硬碰硬,美中角力將曠日廢時,因此習近平必須採取一系列危機處理措施,來化解「川習會」上談判的風險。

美中貿易大戰讓習近平面對內部民族主義壓力,不得不選擇與川普正面迎戰,推翻原本進行十回合的貿易談判共識,要求重新協商,此舉讓川普震怒,也拉高姿態強硬回應。(路透資料照)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一改先前指控遊行是「暴動」的強勢態度,在6月16日兩百萬港民展現人民怒吼之後,終於宣布暫緩「逃犯條例」修訂,也向香港民眾道歉。林鄭月娥不過只是北京的傀儡,在中南海高層指示下暫時向港民屈服,正反映習近平面對外部壓力,無意在G20「川習會」前徒增困擾的思考。

但這樣還不夠,習近平接著出招,突然宣布要在本月20日訪問北韓,這是14年來首位中國領導人訪問平壤,也是習近平上任以來首次的北韓之行。距離上次中國國家主席訪問北韓必須追溯到2005年的胡錦濤。習近平本人也曾於2008年以中國國家副主席身份造訪平壤。但他於2012年接掌領導人大位之後,並未依過去慣例先訪北韓,反而是先去韓國訪問當時的大統領朴慬惠,主要是金正恩上任後也對北京展現有別於其父親和祖父不同的態度,中朝關係一度陷入不確定性。

2017年川普上任之後,美朝關係一度緊張,川金兩人惡言相向,朝鮮半島戰雲密佈。但去年年初開始金正恩一改原本強硬姿態,尋求與韓國與美國關係的改善,讓朝鮮半島緊張情勢獲得紓緩。相較於金正恩在過去15個月內訪問中國4次,也分別在去年6月和今年2月與川普在新加坡和越南河內進行「川金會」,中國已證實習近平將於月底在G20與川普會晤,但突然宣布要在可能的「川習會」前一週,先進行訪問平壤進行「習金會」,不啻具有抵銷川普壓力、且分散外界對香港「反送中」運動注意力的戰略佈局。最重要的是,習近平藉由訪問北韓,也可為月底的「川習會」增添談判籌碼。

金正恩在過去15個月內訪問中國4次,也分別在去年6月和今年2月與川普在新加坡和越南河內進行「川金會」。(AP)

2月在河內的「川金會」以破局收場,讓外界跌破眼鏡,主要癥結點在於平壤希望華府放鬆經濟制裁,但華府要求平壤提出「去核化」的具體計劃。雙方沒有交集,川普表示「不必為了沒有好的協議就硬要簽署協議」。弔詭的是,川普與金正恩並未真正撕破臉,後者雖然在兩個月前進行小規模的短程飛彈試射,但川普反而還替金正恩澄清,此舉並非長程飛彈或是核武試射,並未違反承諾。兩人顯然仍有默契,也就是金正恩不要在川普連任前「製造麻煩」,川普就不會對平壤進行「極度施壓」。儘管如此,金正恩手握核武籌碼,如果無法獲得來自華府對於放寬制裁的具體回應,依然可以打擊川普連任的選情,因為川普在新加坡首次與金正恩進行歷史性會面之後,就已經「自行定義」北韓不再是美國的核武威脅,他也完成前任美國總統達成的外交成果。如果此一外交成就中途生變,可能衝擊川普連任。

川普希望直接與金正恩談判,不要包括中國或其他國家介入,但中朝關係深遠,平壤更長期依賴北京的經濟援助,就算中國配合聯合國對北韓的經濟制裁,但私下仍然暗助金正恩。金正恩更是樂於在美中兩強之間大玩「平衡外交」,獲取政治利益。習近平本週訪問平壤,對中朝關係而言是大事一件,他絕對會將這次訪問北韓的成果,做為月底與川普會面時的談判籌碼,他向川普傳達的訊息正是:他能夠在北韓「去核化」的議題上,扮演建設性的實質角色,藉此稀釋川普在貿易戰上對北京的咄咄逼人。

更何況,川普先前與中國進行貿易談判時,也曾要求北京嚴格執行對平壤的經濟制裁作為談判條件之一。果真習、金兩人達成默契,平壤經由北京的居中斡旋,在「去核化」的步驟上做出具體行動,勢必會影響川普對美中貿易戰出手的強度。想必白宮幕僚此刻也正進行沙盤推演,當然最終決定權仍在川普的一念之間。可以確定的是,美中長期的權力角力和競爭,永遠不會只有單一面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