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借助央行提振經濟

以二○○八年為界,之前約六十年間,我國只有兩年的經濟成長率低於四%,但之後迄今十年,卻僅有兩年高於四%。觀察全球的經濟波動,類金融海嘯後的低度成長期,從一九七○年代後每十年就重覆一次,再從谷底爬升,但在台灣,卻幾乎已從特例變為常態。為扭轉下滑的成長趨勢線,中央銀行或許可以協力再造經濟榮景。

金融海嘯後,各國央行先穩定金融市場,再以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協助經濟從低迷停滯中脫困,雙重任務交叉並行,各國政策目標縱有差異,但清楚顯示除穩定物價外,兼顧經濟成長也是央行責無旁貸的任務。我國中央銀行法也規定,經營目標包括促進金融穩定、健全銀行業務、維護對內及對外幣值之穩定,以及在上述目標的範圍內協助經濟之發展。

從經濟成長看經濟之發展,中央銀行去年十二月理監事會時曾預測二○一八年經濟成長率為二.六八%,二○一九年降為二.三三%,對今年景氣的預測,比主計總處當年十一月預測的二.四一%還要悲觀。主計總處今年二月已下調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至二.二七%,較二○一八年十一月預測下修○.一四個百分點,若央行跟著微調,可能也將只降不升。

經濟低迷,經濟發展不能稱為順暢,但央行總裁楊金龍三月上旬在立院備詢時曾指出,若這一季和上一季經濟預測差不多,就沒有升息或降息的理由。中央銀行明日將召開今年第一次理監事聯席會議,政策利率應該會維持不動,因為這一季的經濟預測,確實可能就和上一季差不多,差不多的沉悶。

在當前的經濟情勢下,回顧央行上次調整政策利率時機,那是二○一六年六月三十日的理監事會,當時調降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各○.一二五個百分點,理由是「本年全球經濟成長走緩,加以英國脫歐後續效應,增添全球貿易及景氣下行風險,影響國內經濟復甦步調;在負的產出缺口持續擴大,及物價與金融穩定無虞下,本行理事會認為調降政策利率有助經濟成長」。

「有助經濟成長」就在央行發布的理監事會議決議新聞稿中,顯見當時的總裁彭淮南也在意經濟發展的經營目標,其後兩年半十次的理監事會,央行未再調整政策利率;不過,在這段期間,外部環境丕變,歷經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美國貿易砲火四射、英國脫歐爭議未解、美中貿易戰、油價一度上揚超過四成、中國景氣走緩等變動,而我國二○一七年經濟成長率雖突破三%,這兩年又持續下降,甚至接近二%。在經濟發展這一目標上,應該是距離更遠了。

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在二○一七年及二○一八年七次調整政策利率後,於今年元月會議中,因認為就業與通膨數據接近目標,而維持政策利率不變;中央銀行已連十季未調整政策利率,合理推估是認為經濟表現符合目標,但在面對繼續走緩的趨勢時,假設央行也和一般人一樣認為接近二%的經濟成長率,是不能承受的低,則央行對經濟的下滑、不振,似乎不能再袖手旁觀。

經濟低迷的原因紛雜且交錯,生產力無法提升、人口老化或國外需求太低影響出口等,貨幣政策不一定能使上力,中央銀行確實無法獨撐經濟榮景,而財政政策、結構改革的推動,也都有利長短期的經濟發展,但中央銀行的政策宣示,可能是最直接影響民眾態度、推進經濟走勢的觸媒。

如果目前金融穩定、銀行健全,而且沒有通膨壓力,央行主要經營目標的達成風險均降低,則在思考本身角色、決定貨幣政策時,更應以協助經濟發展為優先,窮盡政策工具,參考其他國家央行的措施,提出帶動經濟成長的具體方案,化解經濟凝滯的氣氛,助經濟成長一臂之力。

經濟的影響從來不止於經濟,可能是民心、可能是士氣;提振經濟一向不是央行說了算,不過,央行即使能像空氣般不可或缺但容易被遺忘地存在,卻不能忘了本身的功能,對經濟發展的不再耀眼,應有和一般人一樣的憂心與突破困境的意志。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