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小心中國風險擴散為國際風險

主權移交中國成為特區,比起當英國的殖民地,從中華民族主義來看,應該是一種進步。弔詭的是,一九九七以來,越來越多港人感到失望,反而懷念大英帝國的最後餘暉。二十多年來,港人與北京的衝突,問題出在哪裡其實很簡單,只不過,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北京毫不鬆手,於是,不滿快速累積,而北京對香港越掐越緊。可以這樣說,鑰匙孔就是「雙普選」,行政長官與立法會都由港人直選,但是那把鑰匙在北京手上,它硬是不願意把門打開。

殖民地時代,香港的宗主國是異族、民主國家。回歸中國之後,宗主國是同族、一黨專政;因為是歷史的逆轉,所以需要許多「承諾」。於是, 一九九七之後的香港,形同放置在一個悲劇的結構裡,港人本來應該感到高興,但是卻高興不起來,而且沒幾年的工夫就證明了,這真的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圖的,是統一亢奮的一張拼圖。中共權力集團不同派系所爭奪的,是香港的經濟金融利益,而非「五十年不變」、「明天會更好」。至於為了收回香港,中英聯合聲明、香港基本法所承諾的主題內容,如果真的按照「歷史性文件」實現了,反而不利於對香港垂涎三尺者上下其手。

香港,被賦予對台灣示範一國兩制的角色,但是北京各路人馬只看自己的利益,根本將此一國家計畫拋諸腦後,而他們對香港、對台灣無時無刻地訴諸民族主義口號。冠冕堂皇的中華民族主義,已經淪為中共權力集團的遮羞布了。這次香港反送中,北京也把責任推給外國勢力甚至台灣。這樣的論述與遁辭,既否定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港人意志,也為中共權力集團的內部動員提供一個廉價的憑據。數位極權統治使然,北京現在只需動員「網民」便可達到政治目的,同時避免群眾運動引火上身。不變的是,中國人民依舊沒有發言權,而且,由於國家嚴密控制網路,「網民」的風向更容易操弄。

香港當前困境,源自歷史的誤會。一九八四年,中英聯合聲明,當年英國等民主國家普遍認為,中國的經濟開放終將啟動政治開放。然而,中共權力集團的想法跟外界不一樣,國際資金技術挹注所造就的崛起,讓「貪腐」與「反貪」長年糾纏,也讓他們更有能力鞏固政權以擴大利益,甚至喚醒他們追求世界霸權的赤色夢想。二○○一年底,中國成為世貿組織成員,但入世承諾能賴就賴。這一切,都在習近平時代化暗為明,中國夢成為發展落後國家的債務陷阱,以及民主國家公平貿易的噩夢,直到川普以貿易戰揭開美中戰略競爭的序幕,才有越來越多民主國家、國際媒體面對現實。而這個時候,習近平已經有足夠的銳實力,足以對內極致化「開發獨裁」,對外輸出威權主義反包圍民主陣營。

富可抗衡本國政府的跨國企業亦復如此。當年在改革開放的號召下,大舉投資中國追求全球化紅利,他們深信中國終將接受國際標準,依普世價值制定遊戲規則。中國的快速成長,成為世界工廠與市場,跨國企業從中國創造了龐大利潤,卻忽視了民主自由人權不進反退趨勢,即使有所察覺者也認為那是中國特色,不干國際企業的事。只顧賺錢,不管中國政治,這樣的好景不常。從幾年前的國際航空公司,到最近的NBA、暴雪、蘋果、迪士尼,相繼遭到北京的思想檢查。至於台灣,不僅早就受夠了這種政治霸凌,還不時遭到軍事騷擾。如果受害的外企採取姑息態度,不啻鼓勵北京軟土深掘,為下一次更大的政治獵巫埋下伏筆。

香港反送中高潮迭起,刺激出中共權力集團狼性,逼得他們不得不脫下披著的羊皮。美中貿易戰重擊中國經濟,中共權力集團內部矛盾激化,國際聲援香港觸動敏感的政經神經,三種交互作用讓改革開放的設計本質表露無遺,也就是,改革開放只是實用主義,一黨專政才是核心價值。民主國家與跨國企業所善意期待的中國,一直都不存在也不會自動實現。如果繼續定義中國為工廠與市場,任由經濟快速成長與政治嚴重倒退平行並存,那就得做好中國風險擴散為國際風險的心理準備。就此而言,NBA事件的後續非常值得觀察,如果「絕不允許在中國賺錢卻支持台獨」出現國際版,且導致普世價值從民主陣營內部開始退潮,將為世界揭開另一個動盪不安的年代。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