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停止兩岸大小三通?世紀的考驗

二月九日國內各大報均以醒目標題報導「兩岸大小三通十日齊停」。令人驚愕了一下,不過細看所提是海運客運直航。自從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之後,人員之交往幾乎是禁止狀態,大小三通除貨運外,事實上也已幾乎停擺。

「停止三通?」這一句台詞,在今年武漢疫情爆發前,是所有國人都不敢啟齒的一件事。現在媒體敢報了、官員敢講了,連中國國民黨主席候選人郝龍斌也講了,說:「如果中國一直不承認中華民國存在之事實,三通也可以停。」可預見之將來,「三通」將不再是政治的禁忌。其過去成為禁忌,是因為停止三通、甚至縮減三通範圍,必然都會涉及兩岸往返時間之延遲等現行生活規律,對整體經濟活動之衝擊未可預料。

國人可能已經忘了,二十多年前,主張「三通」者才是政治禁忌,被認為是不顧台灣安全的傾中統派,因為「三通」多少與「終極統一」連上關係。一九四九年中國國民黨流亡台灣,台灣在兩蔣的統治下與中國斷絕往來,一九八七年蔣經國點頭,才開啟了「探親」之門,但仍然對三通持嚴格否定態度,國人往來中國必須由香港中繼。(註:香港一直到一九九七年為英國領土)

台灣與中國有直航三通者,始於二○○一年。二○○○年十二月台灣政府制定了「試辦金門馬祖澎湖與大陸地區通航實施辦法」,並自次年一月一日實施,稱「小三通」。由於二○○○年至二○○八年間台商投資中國金額頗鉅,台商家數、台幹遽增,由香港轉機的政治性措施頗受責難。「三通救台」論,在此刻陳水扁政府下就已甚囂塵上,逐步取代了「三不政策」的主流意見,民進黨內大老持「大膽西進」的經濟主張者亦大有人在,這些都是主張三通的政治人物。二○○八年親中的馬英九總統上任,該年十二月十五日兩岸實施真正直航,三通全開。

三通救台嗎?三通的確讓台灣與中國之距離縮小,成本降低,大大增加了兩岸之人流與物流。台灣到中國之旅客由一九九九年二七四萬人,增加至二○一八年的六四七萬人。中國旅客來台人數亦由三十一萬人增加到四三四萬人。台灣出口原物料、中間產品、中國加工、製造成品,由中國出口歐美的三角貿易隨著「三通」之便利大行其道。中國逐步成為台商的生產基地,我國出口中國之商品,由一九九九年之二九七億美元,於二○一八年達一三八○億美元,占我國總出口四十一.三%(註:一九九九年僅二十四%)。此種高度結合中國的經濟結構成形之後,「三通」隨之成為不可碰觸的議題,誰敢說我們可以縮減「三通」?縮減兩岸交流,不但在國內已是禁忌,亦必引發對岸反彈,誰敢攖其鋒?但另一方面,其代價是國家的經濟成長率從此節節下降,一度掉到負成長,帶來了二十二K悶經濟,證明了「三通」並不救台,反而是「害台」。

此次郝龍斌之敢捋中共虎鬚,應該說是「武漢肺炎」的功勞,武漢肺炎蔓延,促使各國禁止中國客入境,有此國際共識之形成,才能促使我國對中客採全面性之禁止。陸客已減至等於零,旅遊、旅館、餐飲、夜市、航空業一落千丈,入境旅客掉八成,業者只有苦撐。但就某一方面言,這也是「天降」的一種磨練或歷練,台灣這一經濟體能承受多少「三通停擺」的衝擊?政府因應之道有什麼?GDP減少多少?對庶民經濟影響程度、需要的紓困金額、方案,都可以在這一次「武漢黑天鵝」得到實驗而獲數字與統計,測量出台灣「承受無三通係數」。

其實,兩岸關係演變至此,三通的幅度是可以討論的,如我國能否有能力承受中國四百多萬觀光客?以多少為宜?年達六百多萬國人訪中觀光是否正常?對中國促進三角貿易的投資應否設限等,有關國家「經安」問題,都應予以深入討論。

蔡政府在此次的防疫表現得可圈可點,展現台灣在全球醫療保健指數世界第一的實力,獲得大多數人民之支持。我們也希望蔡政府能趁此天降良機,要求閣員詳細留下此次形同「停止三通」對台灣經濟、社會之衝擊及其深度,這一個經驗是難得的,是將來兩岸攤牌時的可貴資料與精神支撐。有一天絕對會派上用場。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