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敬告兩位中國學者:台、中遠離 才是王道

◎ 鐵目生、清華山、南嘉生

《經濟日報》五月十二日刊登「兩岸傳產搭橋 深化紅利分配」這文,覺得內文有太多似是而非的觀念與事實陳述。且該文出自北京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殷存毅、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博士後研究人員李鼎等專家之手,又即將在5月20日出版《2015年投資台灣藍皮書》刊登。深深覺得有必要予以批駁,以正視聽。

殷李兩位先生將台灣在2000年之後的經濟成長下降,歸結兩個原因:「政府能力下降無力引導產業發展」及「周圍的經濟形勢已發生變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不斷深化,但是台灣目前在這方面依舊嚴重落後周邊經濟體」,文中更細緻的提到要解決上述問題,台灣需要向中國開放銀行、整合傳統產業與中國結合等,以解決現在的社會經濟問題。我們認為這些論點根本錯誤。

與中國接觸是儒家文化國家的噩夢。我們整理中國改革開放的1978年到2014年環繞中國周遭的亞洲國家經濟成長的資料,也就是殷李兩位先生所謂能發揮「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不斷深化」的國家,分成台灣、新加坡、香港、日本與韓國的儒家文化圈,或僅有台灣、香港、新加坡的華人文化圈,及不屬於儒家文化圈的其他國家如印度、緬甸等非華人圈等幾個區域。時間則是經歷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及馬英九四位總統。我們編制如下表一、二,算出此四個時期各區、各國的平均經濟成長率。

表一

表二

在這個比較下,我們會發現從1978到1989,也就是中國八九天安門事件之前,整個儒家文化圈的國家,經濟成長都比以後幾個時間點為高,也比非儒家文化圈的其他國家為高。對台灣來說,這一段時間也是台灣與中國經濟最疏離的時候。

1989年到2000年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前,此時中國大幅調降匯率,全面推動經濟成長。整個儒家文化圈、華人文化圈的經濟成長都下降。這種現象到2014年,情況並沒有改變。這些國家中,經濟較先進的日本,原本成長率就低,現在則是先進國家中,下降最慘的國家。其他儒家文化圈中的國家,雖沒有日本那麼慘,但經濟成長率下降也很一致。且越接近中國,經濟成長率下降的越慘。華人世界中,最接近中國的香港受害最深,香港由東方之珠,逐漸褪色。台灣則由徹底反共、一路變成「戒急用忍」、「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到馬英九的ECFA、預備推動的服貿協議、自由經濟區等,經濟成長也一路下滑。反之與中國保持距離的新加坡,受害反而少,韓國也是這樣。

整個儒家文化圈或華人圈的國家,除中國外,經濟成長在這四期都呈現逐步下降的趨勢。

探究這些現象,清楚的指出幾點。

一、中國改革開放及其經濟政策,對儒家文化圈、華人文化圈的影響很大,對非儒家文化圈的影響小。所以中國並不是提升整個區域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反而是拉低其他國家經濟成長的力量。且越接近中國,受到的負面影響越強烈。所謂「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不斷深化」,僅是中國受益,其他國家受害!越要跟中國整合,受害的狀況越嚴重!

二、深究第一點,整個儒家文化圈的經濟成長模式,多以出口拉升經濟成長的經濟政策,且都以美國為最終市場。這和中國的經濟政策是相近的,因此在國際市場上兩者是互相競爭。同時,中國提供的廉價勞動力、土地與原料,造成與中國文化、中國人相容性強大的華人、受儒家文化影響的韓國人、日本人,大力向中國投資。這種資本與技術的磁吸效果,促進中國經濟快速成長,卻拉低這些國家的企業對其本國投資,使得經濟成長率下降、失業率上升。

這些國家都有將資本、技術投向中國,也向中國開放銀行,都沒如作者所謂「台灣政府執行「只出不進」的單向開放」、「兩岸貿易依舊存在諸多限制,貿易配套的金融服務依舊不完善」,也整合傳統產業,但經濟依舊很慘,殷李所指財富分配不均、紅利分配等,也都惡化,其經濟發展並沒有比台灣好。甚至最開放的香港反而最慘。因此殷存毅、李鼎所提的方案,不僅不是在解決台灣問題,更且是請鬼提藥單。

相較於其他非儒家文化圈、非華人圈的國家,發展反而更亮麗的狀況。我們認為越遠離中國,越不要和中國「區域經濟一體化」,經濟成長反而更好。

這個結果其實在提醒社會大眾,以往政府不斷強調與中國經濟整合,會有多少利益的論述,其實非常有問題,甚至根本就是錯誤的。

證諸台灣過去四百年史,只要跟先進國家更接近,如日本、美國,經濟發展與成長率都很亮麗,如日治時代、戰後到1988年之前,都是這樣。反之越接近中國,1945到1949、1988年迄今,經濟成長都不好。

台灣經濟發展,遠離中國,才是王道。

(鐵目生、清華山為美國大學經濟學教授,南嘉生為國內大學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