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星期專論》對中強硬派也可以是經濟自由的信徒

華府政策圈當前共識,美國正與中國展開一場大國競爭。(法新社檔案照)

華府政策圈當前共識,美國正與中國展開一場大國競爭。(法新社檔案照)

2019/09/08 05:30

◎羅曼(Walter Lohman)

在華府政策圈有個主流思路,甚或是當前的共識,即美國正與中國展開一場大國競爭。這在川普政府的戰略文件中,有清楚明確的說明。這是美國共和、民主兩黨的共識。這也充分反映在過去幾年間,聚焦於中國的法案一窩蜂地出籠,其中某些法案確實立意甚佳。

美中大國競爭 肇因立國思想分歧

誠然,美國和中國對於國際秩序的形態,以及若干扞格不入的區域利益—尤其是在台灣的前途和南海、東海、湄公河與其他地區,確實有著根本的分歧。

整體而言,中國毫無疑問地正在西太平洋追求一個美國不能、也不會容忍的霸權地位。

而且,美中的較勁因對立的立國思想體系而加劇,這些哲學思維涉及人與國家/黨派之間的關係。因此,美國人及其政府總是對中國的人權狀況有話要說。這類張力還延伸到西藏、新疆和香港等地區,使得宗教自由成為一個議題。

美國必須在這些利益和價值的各個層面,挑戰北京當局。不僅如此,美國還必須集結外交、情報及軍事等各領域的資源,並將其部署到最佳位置。

我們可以將前述這些作為的信徒,公允地稱之為「對中強硬派」(China hawk)。

然而,經常與前述三個領域相提並論的「經濟」,並不適用這類思維,因為這不符合美國的體制,即經濟並非政府的功能之一。經濟屬於在國內外做出投資決策、與他人互通有無的個人。這包括這些人為了獲利所願意承擔的風險,他們以可能遭遇麻煩為代價,應該享有獲利的權利。

當政府干預這些經濟決策,就會損及自由市場的優點,專斷地扭曲自由市場的自然結果,造成有害又往往意想不到的影響。

讓我們看看以下幾個例子:

(一)美國政府正積極地對中國採取貿易攻勢。美國政府聲稱的貿易戰目標一變再變,包括遏止中國對美國智慧財產權的剽竊、美中經濟在地緣政治驅動下分道揚鑣(decoupling)、平衡美國的預算赤字,抑或增加聯邦稅收。

首先,保護智財權是一個值得稱許的目標,但目前的政策途徑無法奏效。兩年後,還是無法達成任何遏阻中國剽竊行徑的協議。

其次,分道揚鑣是不可能的。注意看美國研究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最新報告,今年美國對中國的投資其實還增加。或許這是美國總統川普誤判地要求美商從中國撤資的背後原因。這就像政府對勞工薪資和物價的管制。一旦政府開始試圖主導經濟結果,侵蝕自由的思維邏輯便昭然若揭。

再者,預算赤字主要歸咎於美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除此之外無須擔憂。

最後,為美國政府增加收入,這的確管用。然而,就像政府增稅會轉嫁給消費者一樣,必定是從美國人民的荷包裡掏錢,而人民原本可以更好地自己運用這筆錢。對了,加徵關稅也會引發外國報復,對某些部門造成的打擊更甚於其他部門,實際上也迫使農民得靠失業救濟金過活。

(二)甫於去年獲川普簽署成為法律的「建設法」(BUILD Act),整合政府對企業的支援與融資服務,成立一家美國政府獨資企業「國際開發金融公司」(IDFC)。最特別的是,這項法律將IDFC前身「海外民間投資公司」(OPIC)的負債上限增加一倍至六百億美元(約一.九兆台幣),可供美國政府提供貸款、擔保及投資保險予開發中國家的美國投資者,並允許美國政府和民間投資者共同參與股權投資,取得少數股權地位,目的是要引導美國的民營部門進入具有戰略重要性的國家或地區。否則,單憑戰略重要性這個因素,難以吸引私部門前往海外投資。

對美國的地緣政治學家而言,這就像「媽媽與蘋果派」(mom and apple pie),即美國及其人民非常重視的核心原則、價值和信念。這些學者對此幾乎毫無異議。然而,「建設法」中隻字未提「中國」。而且,這項法律的最大賣點在於它號稱不花一毛錢,因為它沒有任何支出,只承擔擔保責任。這種說法很可疑,倘若這項立法的目的在於與中國競爭,IDFC就必須在風險較高的國家或地區與中國較勁。因此,IDFC很有可能不是花冤枉錢,就是讓在幾無戰略重要性的地區投標的公司大撈一筆而已。畢竟目前全球各地都有不難取得的私人信貸(private credit)。

國安威脅 美封殺華為合情合理

(三)第三個例子是美國針對華為及中興通訊這類中國科技大廠採取的行動,情況更為複雜。美國排除政府採購過程的真正安全威脅,此舉完全正確。若美國政府有充分理由懷疑其通訊網路遭遇嚴重威脅,防止前述企業參與建構美國第五代行動通訊(5G)網路,也是正確之舉。而基於安全理由,對美國產品出口到這些公司設限,更是天經地義。這就是出口管制。

不過,務必謹記,這些人為設限都會讓美國人付出代價,意即取得有利市場發展的電信科技的可能性將因而降低,美國國內經濟也可能因此遭受衝擊。美國應該對與中國達成能充分化解安全疑慮的妥協方案的可能性持開放態度,並設法使美國企業及消費者承擔的後果降至最低。科技日新月異,美國的政策應該與時俱進。

中國市場社會主義 注定績效不彰

注意!美中兩國是競爭對手,這點毫無疑問。對此一事實的質疑,早在多年前就應該已煙消雲散。然而,當美國行政部門和國會將經濟因素帶入戰略競爭時,它們侵犯了應該留給個人決定的領域。那些認為美國必須利用政府法令重組本國經濟—因為中國也是如此—的人士,應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這種「市場社會主義」(market socialism)的內在矛盾,注定會讓中國的長期發展績效不彰,除非它重啟改革。與此同時,美國可以在涉及其利益與價值的特定領域,以遠大於以往的力道反擊中國。我們沒有必要為了與中國競爭,付出損害自身經濟自由的代價。

(作者羅曼為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新聞中心茅毅譯)

星期專論 羅曼

星期專論 羅曼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政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