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冷眼集》拜廟之後

選戰開打,參選人紛紛排「拜廟」行程。(資料照)

選戰開打,參選人紛紛排「拜廟」行程。(資料照)

2019/09/23 05:30

記者鄒景雯/特稿

無可否認,九月十七日是這次總統大選的一次分水嶺。在此之前,三腳督的格局讓選戰充滿著張力;在此之後,復歸藍綠對決,可預測性幾乎已經十之八九。因應新的選情,環境已變,各參選人理當有不同於前一階段的作為才對,否則就成了「打爛仗」,不利於台灣大局。

台灣的大局是什麼?一是民主品質升級,使選舉過程猶如民主教育;二是政府積極任事,不因選票短線施政;三是國際解讀正確,不致因一時現象對台產生誤判。此三者,不僅所有的參選人與競選陣營都有責任,有機會贏得勝選的一方,更應該勇於承擔起議題設定的主導角色,不讓治國的焦點被轉移,真正展示領導的能耐。

所謂日益失焦的話題,近來的例子不勝枚舉,不外就是負面選舉充斥各方。這種否定的競選,政治學的研究連篇累牘,之所以難以勸阻,不外就是其對特定社會的選民投票行為,能夠造成若干效果。新媒體時代,傳播的分眾化劇烈而顯著,又給了訊息快速與強化的傳導功能,這讓只求目的、不擇手段的政客更加樂此不疲。事實上,也對民主選舉中的必要理性構成新的挑戰。

選舉的風氣與環境如此,從政者自忖猛虎難敵猴拳,力挽狂瀾或許較費力,或者缺乏自信,較輕鬆的作法就是從眾。於是參選人容易與選民一起隨波逐流,集體形成惡性循環,政策成分愈來愈少,鬥嘴比例愈來愈高,到最後誰都搞不清楚到底是選民素質、還是從政者的素質使然?如此一來,我們又如何對外誇示台灣的民主成長呢?

人身攻擊的惡例,不必贅述。就拿各黨總統參選人紛紛大排「拜廟」行程這件事來說,令人想到什麼?廟宇在台灣的政治日常中,已經逐步分化為兩層面向,一個是民間純粹的傳統信仰,糾集一般信眾所自然形成的人脈網絡;另一個是宮廟經營者,通常具有特殊背景,結合地方派系,綁樁鄉鎮村里長,建立分配體系,形成參政網絡,最是要害。這兩類的宗教團體都擁有基層實力,因此不僅國內的從政者要透過他們連結「地氣」,中國要對台統戰也必得把它們鎖定為工作目標。

宮廟體系在台灣傳統政治長此以往的角色是既成事實,從政者若欲加入其中取得奧援,往往必須付出不菲代價,進行巨大妥協。年輕、或較清新者,往往因而卻步,延緩了新政治的到來,非都會區的偏遠縣市尤其如此。

這次總統大選,有參選人在中南部特別獲得宮廟青睞,不但「╳家班」形象突出,當事人還創下一天跑上二十一座宮廟的紀錄,影響所及,主政者為顧及現實,不能落人於後,也來個全台大拜廟,廟埕下無法長篇深度論政,於是隨機受訪、即時回應,成為選戰的主旋律,在在都讓選舉的內涵為之破碎化,無法擴大區隔。這類場景不斷上場,難免會讓中間選民出現失望性賣壓,近來下行的民調數據似乎也反映了類似情況。

以上的描述,當然不符合大家對理想政治的想像。除了參選人可以當下再作思考外,長期來看,民主的質量,還是要靠制度來建構,不知道未來兩大黨是否可能同時出現政治家,雙方能夠達成共識,對於鄉鎮、村里長選舉的必要性進行改革,一舉解構樁腳文化,從政治的底層徹底澄清,促成政教分流。

當選不難,然台灣的民主要自傲,該做的事可多著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政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