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毒品3大特性 檢察官揭露恐怖程度…

政府近年來打擊毒品不遺餘力,此外,民眾也應認知毒品帶來的危害程度有多嚴重。(資料照。記者翁聿煌攝)

政府近年來打擊毒品不遺餘力,此外,民眾也應認知毒品帶來的危害程度有多嚴重。(資料照。記者翁聿煌攝)

2019/08/20 12:21

〔記者吳政峰/台北報導〕政府近來大力掃毒,有效抑制吸毒人口的成長率,而長期緝毒的台南地檢署檢察官柯博齡也分享自己的辦案經驗,指大家都知道「吸毒有害健康」,卻不知道它究竟有多恐怖,尤其是毒品的「成癮性」、「濫用性」、「社會危害性」,最嚴重可能出現幻聽、多重器官受損、甚至死亡等後果,呼籲民眾一定要拒毒以保護自己。

柯博齡表示,毒品第一為「成癮性」,不管任何毒品,只要一施用,生理上即會隨著不同毒品種類而出現例如鎮靜、安眠、麻醉、止痛、抗奮、幻覺、妄想等不同的反應,而這些反應,對於吸毒者而言,是會得到短暫的舒緩或快感,因而,為了追求此短暫舒緩或快感,生理上往往會產生繼續施用的需求,久而久之即產生了依賴性,不施用或停用即渾身不自在,成癮性即油然而生。

第二「濫用性」,一旦吸毒成癮後,吸毒的頻率會愈來愈高,毒品劑量會愈吸愈重,甚至於種類增加同時施用2種以上之毒品,逐漸產生了超過身體負荷之濫用狀況。

第三「社會危害性」,吸毒者情緒上通常會有多話、易怒、焦慮、躁動不安、沮喪、憂鬱等表現;身體上則有啫睡、噁心、嘔吐、盜汗、顫抖、痙攣、頭痛、流眼淚及鼻水、打呵欠、食慾不振、目光呆滯、步履不穩、失眠、體重減輕、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多重器官受損、死亡等症狀;感觀上會幻視、幻聽、偏執、無方向感、無判斷力等反應,行為上產生多疑、誇大、好鬥、好辯、不理性、缺乏動機、迷迷糊糊等行為。

柯博齡提出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近日公布的「藥物濫用案件暨檢驗統計資料」,指我國「首次濫用藥物年齡」以20-29歲(44.7%)居首位,為連續5年之冠、其次為30-39歲(24.2%)、19歲以下(22.0%)居第三,換言之,有超過9成的人第一次接觸毒品的年紀是在40歲以下,凸顯我國毒品問題不只嚴重,還有年輕化的趨勢!

柯博齡依自身辦案經驗,分析出吸毒動機無非出於好奇及壓力。他認為,對其他事情好奇,或許是驅使自己進步之動力,但對毒品好奇,則是完全催毀自身前途;另外,壓力方面,不管是何種壓力,理應找到正當合法釋放的管道或出口,而非藉由接觸毒品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柯博齡透過台灣司法人權進步協會提醒,反毒、防毒及掃毒是當前國家重要政策,除了政府積極介入外,家庭的力量亦屬重要,支持絕對不能少,家中每一份子若都能時時關心彼此,刻刻了解家人的困難或需求,進而伸出援手,除了能將毒品拒於門外,亦可與不幸染毒的家人站在同一陣線,協力戒毒,改頭換面重獲新生。

☆少一份毒品就多一份健康,自由時報提醒您遠離毒品☆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社會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