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遭遇霸凌...精神科專家:穿著、作息改變是警訊

(本報資料照,與新聞事件無關)

(本報資料照,與新聞事件無關)

2019/04/26 06:00

〔記者周湘芸/新北報導〕新北市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張自強表示,學生在校遭受霸凌後,多數人不會主動告訴父母,但家長可從學生的服裝穿著、生活作息或飲食等改變提前獲得警訊,若孩子不想以口語表達,親子也可用LINE通訊軟體等方式溝通;至於師長得知霸凌事件,要即時通報並透過專家介入處理,不能覺得無力改變就消極無為。

張自強說,遭言語或肢體霸凌,當事人有時會將責任怪罪在自己身上,或認為自己抗壓力不足。每個人對於霸凌的接受度和感受度不同,若因此產生焦慮或壓力,應趕快向師長或家人求助,不要因為羞於開口或害怕報復,讓負面情緒不斷滋生而造成遺憾。

他指出,近年來多元性別的資訊傳遞快速,性傾向、不同性別被拿來當成霸凌的藉口也越來越普遍,特別是在國中、高中時期最容易有模仿效應或惡作劇等。面對「性別霸凌」,受害者可能逐漸對不同性別相處感到排斥或反感,不但會嘗試傷害自己,也可能對霸凌者產生報復心理。

他說,性別平等教育法有針對「性別霸凌」規範,不能因為學生的性傾向、性別認同有不同的待遇。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社會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