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錯覺藝術探2000年前故宮文物 玉雕神獸動起來

2018/10/09 06:00

西漢中晚期〈玉熊〉全高2.8公分、寬2.3公分,堪稱微型玉雕,利用漢代玉劍璏殘斷部分,下方加貼方形銅印,改製成印章。原來玉劍璏上立雕一正在扭身搏鬥的野熊,剛毅勇猛,力道十足。原本質為溫潤的白玉,多已沁成褐色。(故宮/提供)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當人們在故宮欣賞古文物時,往往不自覺讚歎:明明是不會動的一塊石頭,為什麼經過師傅的巧奪天工,雕成動物後都能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而讚歎之餘,是否還有更多方式解開謎底?故宮新推出的特展「實幻之間──院藏戰國至漢代玉器」,首度以科學、心理學等層面詮釋2千年前的古代玉器之美,為此,故宮也製作了一部4K高畫質影片,帶人們領略這個藝術與科學交會的展覽。

西漢中晚期〈玉熊〉全高2.8公分、寬2.3公分,堪稱微型玉雕,利用漢代玉劍璏殘斷部分,下方加貼方形銅印,改製成印章。原來玉劍璏上立雕一正在扭身搏鬥的野熊,剛毅勇猛,力道十足。原本質為溫潤的白玉,多已沁成褐色。(故宮/提供)

西漢中晚期〈玉熊〉全高2.8公分、寬2.3公分,堪稱微型玉雕,利用漢代玉劍璏殘斷部分,下方加貼方形銅印,改製成印章。原來玉劍璏上立雕一正在扭身搏鬥的野熊,剛毅勇猛,力道十足。原本質為溫潤的白玉,多已沁成褐色。(故宮/提供)

戰國至漢 動感十足的玉器時代

從古代玉器造型延展出想像力豐富的動態感。(記者凌美雪攝)

早期龍形珮展現頻閃運動所創造的動態視覺。(記者凌美雪攝)

此次展覽策展人是故宮器物處的蔡慶良博士,他認為戰國至漢代(西元前475-西元220),是玉器史上獨樹一幟的錯覺藝術時代,製作者在方寸之中琢磨出各種龍獸造型,它們的形體雖然靜止不動,卻能創造出動態的錯覺。這種變化莫測的身形,使視覺如同處於現實和幻象之中,因此,以「實幻之間」為名,試圖透過視覺的變化,探討玉器創作的技巧,以及觀看者為何會產生錯覺的視覺原因。

展出內容包括戰國至漢代精選玉器212件,不僅呈現那個時代璀璨紛呈的藝術美感與故事,同時透過不同的科學或思維脈絡,探討各種造型體態的線索與視覺效果。因此,展場裡到處可見「二維」、「三維」、「最低限度圖像」、「頻閃運動」等,平時在故宮展場很罕見的詞彙。

蔡慶良以「動感十足的玉器時代」形容戰國和漢代各式玉器,說明不同形制或造型對視覺力量、平衡感以及動態感的影響。然而,戰國設計原型是「2維平面的蛇」,漢代則是「3維立體的獸」,產生的風格自然不同。因此,以「蛇」為原型的戰國玉器,具有平面延展的特色,以「獸身」為形式的漢代玉器,則具有立體扭轉的特徵。

錯覺就是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這個很科博的玉器展,也挑戰了一般對古文物的欣賞邏輯,因此,其實不是很容易懂,在小小的展間裡,若想看懂其中學問,也要花不少時間,不過,看懂了就覺得相當有趣。比如,為什麼2個大小相等對稱的圓點,容易聯想是眼睛?又為什麼只是蜿蜒的線條,卻會認為是蛇?因為這些圖形或圖案已超過視覺辨識蛇的「最低限度圖像」,簡單說,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的錯覺啦!

為讓參觀者更了解策展的內涵,展場隔壁另闢一展間,陳列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杉原厚吉的研究,以模型和圖像,從科學的角度探討「眼見」和「真實」之間的落差。同時播放為展覽製作的影片《實幻之間──感知世界與物理世界的對話》,具體呈現戰國至漢代玉器動感之美。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