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更貼近灰色人間 - 第十四屆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決審會議紀錄 2之2

2018/12/03 06:00

圖◎王孟婷

時間:2018年10月6日下午2時半

第十四屆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決審會議現場。

地點:《自由時報》一樓會議室

決審委員:平路、范銘如、郝譽翔、郭強生、陳雨航(依姓氏筆畫排列)

記錄◎孫梓評 攝影◎趙世勳 圖◎王孟婷

三票作品

〈四十度的夏天〉

平路:這篇的題材好有趣,文字長短參差很生動,勞保黃牛的角色亦正亦邪,看似具有正義感,又明明在做不法的事情。一如〈魚的境況〉,小說作者不可能都身歷其境,讀得出有部分是「寫出來的小說」,但整體而言很好看,發展也合理。故事結果是喜劇,大家都得其所哉,有點「太理想了」,也因此知道不是那麼真實,因為圓得太沒有破綻――而事情總不會這麼百分之百,每個人都到抵應該在的地方。

郭強生:這篇的敘事者語氣帶著一點點諷刺,卻又很平實,不像有些作品用哲學家或詩般的文字去描寫底層人物,這樣的小說用這樣的語氣去推動,是非常成功的手法。故事本身很有趣,不會過於簡化議題,小說人物雖是勞保黃牛,卻可以讓讀者對她產生高度興趣。小說中,所有人都是共犯,這樣到底好還是不好?留給讀者自己判斷的空間。所謂社會,總有人能鑽到漏洞就很開心,作者沒有明說情理法的界線,但小說中有句「合約終止,人情永在」,那其實也是危機的開始:當你受惠於誰的某一點,你就永遠被人情綁架。因此,我並不覺得小說結尾是趨向真正的皆大歡喜,反而,作者用看似輕鬆的方式在講述一種危機:所有人都被人情綁架之後,還有所謂公平和真理嗎?

陳雨航:一如小說倒數第三行:「當代底層人民鍊金術,總是充滿了奇思妙想,沒有底線。」勞保黃牛這行業很特別,有很多我們不懂的眉角。這小說好看,在於文字很幽默生動。這裡面的「壞」,也是小奸小壞――台灣小奸小壞的人都活得快樂得不得了!小說中,當事人其實很歹勢,是勞保黃牛推著他們做完這一切。作者把秋香那種有點雞婆的個性,寫得非常生動。第一次讀的時候,還不清楚「我」的背景,慢慢讀才會知道「我」是女兒、還在讀高中、且父親偶爾會帶女朋友回來……由此可知作者很有計畫、一點一點暴露出細節。也因此,看第二遍會沒有第一遍那麼好看。結尾很精采,暗示敘事者自己也打算從業。我很支持這篇,因為喜劇難拍也難寫,要講人生的沉重相對容易。

范銘如:我也覺得這篇真的很好看。每次電視講到勞保黃牛都形容為「惡人」,讀這篇會覺得作者成功幫勞保黃牛翻案,也才理解這行業為什麼存在。小說且不斷給我驚喜,比如篇名的「四十度」,本以為指夏天很熱,但原來是關節的角度。當代小說已經不流行人物形象塑造,這篇卻完全著重人物形象,很可以被翻拍成鄉土劇,演員應該會拿下最佳女主角,因為所有的光環都在「秋香」身上。只是,以小說技術操作來說,這篇門檻其實沒那麼高,所以在我心中大概排名第五名。

郝譽翔:題材很好,很接地氣的社會寫實作品。可能過去台灣小說寫作都太文青,看到這樣的作品有耳目一新之感。這篇也跟電影《我不是藥神》有異曲同工之妙:透過一個底層小人物,帶出整個社會現象,所以確實很適合改編為影視作品。我有一點建議:有些小地方可以不用說得那麼直白,比如,「命運,是秋香這一代人最根本的信仰」;作者若常常跳出來做太多判斷,會破壞小說的生動性。

〈豕者〉

范銘如:作者設計了很多條線,在操作上不容易。寫殺豬的部分,整個畫面、氣味血腥,把暴力美學營造得很到位。但除了把殺豬這事跟殺姦夫結合,作者還企圖銜接上政治諷刺,每一條線單獨來讀都不錯,彼此連結後的邏輯合理性卻有點薄弱,比如,連結太陽花運動有必要嗎?那個「刻意」反而成為敗筆。因為小說中需要的那個橋段,使用任何一個集會遊行都可以,不必然是太陽花運動。

平路:整篇小說最成功的地方,是作者可以寫到夠殘忍,腥臭,血腥,確實是暴力美學,敢於將文字推到極致,製造出震動。這是一個很會使用文字的人。但如果以結構觀之,就可以看到作者企圖把人的作假和社會運動背後,政治的虛假與無趣,都拼合在一起,卻露出斧鑿痕跡,以及缺乏必要性。

郝譽翔:我很期待年輕寫作者透過小說處理太陽花學運,但這篇小說點出「太陽花學運」確實缺乏必要性。寫發現老婆姦情的部分,稍嫌落入俗套――因此我本來很期待那個賣香腸的人,他置身於自己可能並不苟同的學運現場,給學生吃病死豬的烤香腸,作者在此交織出一個很複雜的現場,如果能更深入處理,應該會是一篇很精采的作品。

郭強生:小說中寫豬的部分寫得非常好,但卻額外拼貼了政治和外遇的部分,彷彿是因為作者原本想處理的東西,素材不足,只好拿別的東西填充,於是變成一個失真的寫實故事。

陳雨航:小說中如果要提太陽花運動,應該要標出太陽花運動本身的意義,或和其他社會運動不同的部分,若只是小說中主角需要提早回家的橋段,確實使用別的集會遊行即可。不過,小說中寫出底層人物為了生存,即使要面對很血腥、很髒的狀況,甚或是昧著良心都必須賺錢,這寫得很精采。最後一次他跟太太做愛那個場景,在美學上也是正面的。讓我有點失望的是結尾處突然閃現的溫情,彷彿是80年代台灣鄉土小說才需要有的標準配備,我反而希望這篇結尾能處理得更殘忍、更不堪一些。

五票作品

〈魚的境況〉

郭強生:這篇有做到我所期待的「穩」跟「靜」,不會因為抓到好題材就開始獵奇。寫漁船上的善與惡,無論結構,文字,主題都很好,就是台語字有時候用得太刻意,同時,小說中為台語寫那麼多注釋,有必要嗎?方言寫作今後應該會愈來愈多,無論是原住民語或新住民語,卡拉OK式或自創系統都好,重點在於不要妨礙閱讀――因為語言本來就是活的,很多字百年後會變成通用字。

陳雨航:這是一篇滿成功的小說,讀它時會想起幾年前看過的紀錄片《海上情書》,同樣觸及遠洋漁船作業,觀察員面對著一個小王國裡的種種人性和任務。做為觀察員,小說中的主角應該要能真實呈現漁船上的紀錄,在這一點,他是失職的;有趣的是,他真正執行的反而是漁船上人性的觀察。從遠洋漁船的觀察員變成人性的觀察員,是這篇小說最好看的地方。

范銘如:台語反而是這篇小說最弱的一環。也許作者希望在小說裡也包含台語書寫,但其實不那麼必要。而且其敘述中所用的部分台語,也不是現在已被模式化的書面台語。以前我也覺得小說應該不要注,但最近讀一本客語小說,用了很多注,反而覺得成功地幫助了不懂客語的人進入閱讀。這篇的注確實過多,造成打擾。除此之外,這是一篇很好的小說。過往寫海洋的小說總顯得「雄壯威武」,這篇著重漁工,漁船作業寫得很細節,除了紀錄性的部分,很多隱喻也寫得很好,篇名就暗藏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還觸及人性是非判斷:做為觀察員,要不要忠實紀錄?怎麼面對專業良心?被奉為上賓的感觸和面對權勢時知識良心如何作用?都沒有過於膨脹的描述。

平路:這篇處理了人性的灰色地帶:有時我們在環境中所做的選擇,是非干良心也非干道德的。作者很聰明的地方是選擇了觀察員做為敘述視角。如果以漁工做為視角,沒辦法寫出剛剛好的距離,觀察員在船上是特殊位置,可近,可遠,拿來寫小說既可以避重就輕,也可以藏拙――他不用懂所有的事情但他可以看所有的事情。以至於整篇的敘述就顯得非常合理,包括觀察員怎麼看船上最低階的船員和最高階的船長。不誇張而有節制地,讓我們理解那個船上的社會,比我們想像的更多元,更泯滅了所有我們以為的界線。小說讓我們如同在現場,儘管小說作者是不可能真正理解所有的,但其剪裁,沒有露出破綻。

郝譽翔:我也滿喜歡這篇。它是這次決審作品中最有企圖心的一篇,作者顯然有備而來,其文學素養和小說寫作技巧,也是這批作品中最為成熟的。剛開始讀,會以為是一篇寫實小說,因為用了台語,又寫台灣漁船,但讀到後來覺得作者不只是要寫漁船現況,而是將其隱喻化,成為寓言:一則諾亞方舟的故事。於是,讀的時候會感覺到兩種美學在矛盾、衝突。比如觀察員跟船長的對話,簡直像是《現代啟示錄》,其他有些地方也讓人想起荷索的電影。如果是這樣,這篇小說還有沒有使用台語的必要?作者較擅長的似乎是象徵的部分。

所有獲票作品討論完畢。因為一票作品皆未獲其他評審支持,評審決議,第二次投票從六篇獲得二票以上的作品給分,最高6分,最低1分。結果依得分高低排序如下:

〈魚的境況〉25分

(平路5分、范銘如6分、郝譽翔6分、郭強生5分、陳雨航3分)

〈四十度的夏天〉23分

(平路6分、范銘如2分、郝譽翔5分、郭強生6分、陳雨航4分)

〈守口如瓶〉18分

(平路2分、范銘如4分、郝譽翔2分、郭強生4分、陳雨航6分)

〈豕者〉16分

(平路4分、范銘如5分、郝譽翔4分、郭強生1分、陳雨航2分)

〈地仗〉14分

(平路3分、范銘如3分、郝譽翔1分、郭強生2分、陳雨航5分)

〈第二十九期火山研究〉9分

(平路1分、范銘如1分、郝譽翔3分、郭強生3分、陳雨航1分)

評審決議依得分高低,由〈魚的境況〉獲得首獎,二獎為〈四十度的夏天〉,三獎為〈守口如瓶〉。〈豕者〉、〈地仗〉兩篇同列佳作。會議圓滿結束。●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