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邱貴芬/李昂文藏館;探索文學的未來樣貌

2019/02/24 06:00

李昂文藏館設有李昂小說VR體驗區。(中興大學/提供)

◎邱貴芬

歷經四年的籌備,李昂文藏館終於將在2月25日正式於中興大學圖書館五樓開幕。這個展館由李昂委請名建築師李祖原先生設計展場空間,除了展示作家的手稿、作品、收藏文物之外,也是一個文學的跨領域「創客空間」,我期待許多探索文學未來樣貌的實驗,可在此空間進行。台灣文學是台灣寶貴的文化資產的一環。而所謂的「傳承」,並非只是保存和複製固定的文化資產。「傳承」意味以不斷創新的方式來展現文化資產,一再促其新生。解構大師德希達如是說:「It means not simply accepting this heritage but relaunching it otherwise and keeping it alive.」原住民作家乜寇.索克魯曼也這麼說:「故事是必須要再繼續說下去的……只是說故事的方式必須要更具創意,也必須要在新的時代脈絡之下找到新的再現的方式。」

展館訴說「李昂」故事的方式,當然與紙本的作家傳記或是作家紀錄片不同。展館實體的策展,作家自有構想與堅持,我們便不置喙,由她全權處理。目前中興大學團隊只開發文學的虛實結合實驗。展場空間可大致分為三大區塊。牆面上的照片、圖片、畫像與海報等等,由作家親自製作文字說明,標示她心目中一生的重要時刻。這些有趣的文物包括《暗夜》被禁出版的政府公文、畫家席德進手繪的李昂畫像、攝影藝術家謝春德所拍攝的李昂年輕時的照片,以及施明德以政治犯的身分在綠島監獄服刑時的飯票。中間一排展示櫃裡的文稿、出版品,則勾勒作家整體創作以及外文譯本的出版情形。

實體展之外,另有較具實驗的虛擬空間,則由中興團隊研發。參館者可透過電視螢幕和手機、平版電腦下載APP,來體驗這些文學領域裡前瞻性的實驗。外文系李順興老師與作家合作的「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打開手機或平板上的APP,對準文藏館入口詩人許悔之題字的掛牌,即可看到李昂的影像開口解說建館源起。李昂獲頒的「法國騎士勳章」,也利用AR呈現作家與3D卡通松鼠的對話,讓參館者了解勳章的意義。媒體趨勢研究者阿候南(Tomi Ahonen)認為AR是「人類歷史上的第八個大眾媒介」,將是繼行動載具之後未來世界的主流媒介,我們的相關實驗後續將持續進行。我也協助土木工程學系的楊明德教授團隊,以李昂第一部台灣歷史長篇小說《迷園》為本,研發小說場景的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簡稱VR):參館者戴上VR眼鏡,即可走入菡園中的影紅軒、菡樓等重要的劇情地點,聽到我閱讀小說的相關片段,體驗「身歷其境」的《迷園》經驗。此外,我和台文所詹閔旭老師、中興台文所學生過去幾年建置的李昂數位主題館、李昂作品短片介紹、學者王德威談李昂文學地位的短片等等較早期的數位和多媒體實驗作品,也在展館的電視螢幕上出現。

追根究柢,人文學不過是文化的創作、保存、典藏、詮釋與傳播。透過李昂文藏館,我們試圖展望文學的未來、探索文學生命的再生之道。未來世界裡的文學樣貌必然與紙本出版大不相同:「立體的」、虛實交錯的、有文字有聲音有影像的、有互動的體驗。我認為,文學的未來,「團隊合作」以及跨領域實踐勢在必行。文學博物館正提供了這樣人文學探索的最佳場域。

透過「李昂文藏館」,我們也試圖眺望「文學博物館的台灣」。楊牧書房已於東華大學設立,李昂特藏館在中興大學開館之後,未來類似的作家展館或將陸續在各大學校園裡出現,「文學台灣」之夢或將實現。而我們有幸首開風氣之先,得以在中興大學進行如此大膽的未來人文學的探索與實驗,除了作家和興大師生的投入,興大楊長賢副校長的支持和帶領,功不可沒。●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