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外資交易員的記事簿〉 M17與國際承銷商

2018/06/25 06:00

外資交易員的記事簿 M17娛樂平台赴美掛牌失利,浪費大筆上市費用,更賠上公司的名聲。(資料照)

●蕭子昂

黃立成的M17娛樂平台赴美掛牌失利,6月13日公司發出聲明表示暫緩上市,浪費大筆上市費用,更賠上公司的名聲。

合作的花旗環球證券與德意志銀證券雖然不是美國股票承銷業務的一把手,但也絕對不是菜鳥券商。 M17掛牌失敗的疑點確實不少︰僅募一億美金的上市案為什麼需要兩家承銷商?小金額為什麼不選擇私募?當初上市價格發現 (Price Discovery)怎麼做的?沒有拿到一定的commitment為什麼不延後上市?以我過去的經驗,就算公司在價格與上市時間有所堅持,承銷商為了自己的名聲也不會貿然啟動上市流程。

掛牌失敗 賠錢又賠上名聲

承銷是國際投資銀行的業務之一。台灣公司去歐美國家募資需要投資銀行協助,因為本土券商在歐美沒有什麼通路;但是接觸這些國際投資銀行之前可能要先瞭解他們在亞洲的業務排序。

歐美國家股票投資多是經過基金管理公司,個人買賣股票是網路交易普及之後才變多的。 所以投資銀行的核心客戶是機構投資人。投行提供市場公司資訊,基金管理公司經過投行在次級市場買賣股票債券,或者透過投行在初級市場取得投資標的。傳統投資銀行與這些基金管理公司往來數十年甚至有上百年,而投行的價值就是在她所掌握的通路關係。

1990’s歐美國家經濟放緩,投資報酬率成長速度降低,這時候西方的機構投資人為了提升報酬率就開始注意亞洲新興市場。這時候亞洲諸國的股票市場開始成熟,資訊透明同時有一定的成交量。當時的歐美投資銀行並沒有積極推銷亞洲市場,但是為了服務這些機構投資人而被動地進駐亞洲。

在台分行 非服務台灣客戶

換句話說,某家投資銀行來台灣設點是為了提供母國的機構投資人更完整的服務;在台灣設置分行、雇用本地員工可以提升對台灣市場與法規的了解;拿到承銷、經紀、自營執照更可以全方位地服務核心客戶。台灣分行並不是為了服務台灣客戶而設置。

投行客戶 重視長期投資人

在承銷業務上,投行的功能是搓合公司與投資人。當然投資人也分等級,如同去日本餐廳,一條魚最好的部位一定是留給熟客。外資投行最重要的客戶是長期往來的歐美機構投資人,他們長期持有部位,不會殺進殺出,而且關係良好的基金經理人甚至會在IPO 申購不佳的時候幫助投行增加部位。避險基金的量雖然龐大,但是他們短線操作不利於穩定股價。財富管理客戶在承銷配售名單則是敬陪末座。

至於被輔導上市的本地公司甚至不算是一個客戶,而是提供給核心客戶投資的「商品」。 為了提供投資客戶的差異性商品,投行尋覓當地優質公司 (deal sourcing),用研究報告與會計報表包裝這些外資相對陌生的公司,再協助這些公司上市。有點像老電影《窈窕淑女》(My Fair Lady)裡面的故事 – 高級人教授找一個有姿色的檳榔西施,花時間調教訓練打扮成名媛,再幫她在上流社會找個有錢人嫁掉。

跨境上市 可增國際曝光度

跨境上市當然對一般公司有一定的好處。公司得到穩定而且不介入管理權爭議的股東,還可以增加國際曝光度提升公司形象。只是跨境上市費用昂貴,要遵循當地交易所的法規,還要與不熟悉的承銷商打交道。M17若要重啟海外上市,應該要更為審慎評估了。

募資現實 不要成棘手商品

公司募資還是要實際一點,經營者不要被華爾街敲鐘的榮耀給迷惑,勉強到國外上市,有時反而成為投行棘手難推銷的「商品」。

(作者曾任永豐金控總經理、大華證券董事長、摩根史坦利亞太區交易室主管)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