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綠電〉業者盼電證分離 熱絡綠電憑證交易

2019/06/17 05:30

再生能源憑證成交易張數不到3,000張,台電是綠電憑證大戶。(資料照)

記者林菁樺/專題報導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通過後,用電大戶若無法設置再生能源設備,可購買綠電憑證取代。不過,目前國內發出約5.7萬張憑證,但促成交易張數不到3,000張,凸顯市場供不應求。再生能源業者認為,採用電證分離制度較有助於市場靈活交易;但經濟部認為,優先推動電證合一,以配合用電大戶需求,待綠電交易成熟,可考慮發展電證分離。

綠電購買退場後,由被稱為綠電身分證的「再生能源憑證」取代,每發1,000度綠電,可獲得一張憑證。台灣自2017年5月發出第一張憑證後,累積5萬7,939張;但根據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統計,截至今年4月,僅完成117筆、2,745張憑證轉讓,約占4.7%。

經濟部官員表示,因憑證可用於企業社會責任CSR、溫室氣體盤查等,包含台電、台積電、台塑等握有不少數量,是綠電憑證大戶。但這些大戶多想留給自己,不想拿去交易,造成國內綠電憑證供不應求,甚至有集團統包向綠電憑證賣家直接「預購」一整年憑證,再把憑證分配給旗下子公司。

為了讓綠電交易市場活絡,「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條文第9條是關鍵,允許綠能業者可在直轉供之間自由切換。也就是綠電業者若先把電躉售台電,但脫離後又反悔想回來,可保障其用當年離開時較高的躉購費率,此為一大誘因。

近來傳出業者因已和台電簽約,解約有難度,出現大戶買不到綠電情況。經濟部開會研議,台電與業者可合意修約,而台電可能向業者收取一筆解約費用,詳細方案正在研擬中。

除了修正直轉供切換可加速綠電憑證交易,再生能源發電業者認為,憑證制度也是關鍵之一。目前「用電大戶條款」規定,購買的憑證必須電證合一,電與證不能分開交易;若採電證分離,大、小用戶均能參與,可刺激憑證的交易。

業者:「電證分離」制度 大、小用戶均能參考

陽光伏特家執行長馮嘯儒表示,電證分離是把電賣給用戶,憑證賣給企業,出售的對象不同。目前國內採用的電證合一制度,對一般大眾、小用戶來說,沒有買電加證的需求,缺乏誘因;但對企業而言,可用於CSR,添加產品價值、提升形象等,憑證對企業就有價值。

馮嘯儒也提到價格關鍵,目前再生能源的躉購價格約4元上下,假設電與證分離,兩者可分開出售,用戶花2至3元買一度電,憑證價值每度則為1到2元;對賣方而言,收益和躉購價格差不多,但用戶買到的是綠電,且電費也沒有增加,何樂而不為?且憑證也能被有需求者採購,有利於環境。

不過,經濟部標檢局官員表示,目前優先推動採電證合一,因為「用電大戶條款」明訂「購買一定額度的再生能源電力及憑證」。若只單純購買憑證,沒有辦法刺激高品質的綠電產生,環境效益方面會有疑慮。

經部:配合用電大戶條款 優先推動「電證合一」

馮嘯儒也表示,執行面確實會有難度,「管控上麻煩一些」,因為憑證與電分開,主管機關會擔憂。電與證的買方都宣稱用綠電,導致綠電重複計算,必須有技術解決重複計算。

經濟部官員表示,國外能夠實施電證分離,因為有多元的綠電交易方案,例如買主可以說要20%綠電搭配80%的灰電,或是出略高於電價的價格來支持綠能發展,再從中調整綠電使用比率等;但台灣還沒走到那個階段,國內對電力自由環境還不熟悉,目前才剛起步,要先站穩腳跟。

馮嘯儒則認為,不論電證合一或電證分離,整體電網的綠電比率都有增加,對台灣是一件好事,可以理解政策面要先求有、再求好;不過,希望電證分離的制度不只是檯面下討論,3到5年內有機會逐步落實。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