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毒上兒身 醫師教爸媽這撇步

中醫大新竹附醫急診室主任游俊豪提醒家長,如果孩子情緒和精神波動性很大,跟人互動反應迥異以往且時好、時壞,建議家長就要留意孩子的交友狀況,防範有無可能接觸到新興毒品。(記者黃美珠攝)
[記者黃美珠/竹縣報導]新興毒品氾濫,很多家長頭痛怎麼防範毒上兒身!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室主任游俊豪身兼台灣急診醫學會毒藥物委員會委員,憑著門診等相關經驗建議家長,如果察覺孩子的情緒和精神波動性很大,跟人、特別是跟家人的互動如果過去一向很敏捷,現在卻原因不明出現lag(延遲),狀況時好、時壞,但只要跟朋友出去卻又表現得很好,可能就要留意孩子的交往環境和所吃的東西,因為很有可能因為好奇、同儕壓力等誤碰到新興毒品所致。
游俊豪最近就收治了2例。
其一,陳同學因興奮睡不著覺,全身冒汗、口渴、及心悸,儘管次日症狀稍有改善但仍持續心悸,家長憂心忡忡帶孩子去掛急診,游俊豪一看就懷疑跟毒品有關,仔細詢問陳同學才承認「吃了朋友提供的毒咖啡」。所幸檢查確認身體健康無礙,體內餘毒也代謝排出了。
另一個王同學因家人發現他講話速度和應對本來很正常的卻突然間變得會lag(延遲、變慢),問話要想很久才會回答,記性變差,常常心悸。家長直言,「兒子幾年前曾拉K過,但早戒了」。
游俊豪直覺內情不單純,藉故支開家長後單獨跟王同學長談,這個大男孩才終於承認自己使用新興毒品已經有2年。
游俊豪說,吸食新興毒品後會有情緒亢奮、發汗、心悸等現象,但在一夜狂歡後就會是接連好幾天的精神委靡,反應遲鈍。
年輕人好奇、叛逆,想要有不一樣的體驗。而新興毒品藥性發作的時間很快,大概半小時就有效果,感覺精神、專注力等都特別好,作用時間至少4到6個小時。
他直言,做家長的通常都不會看到孩子的急性藥物反應,孩子也不會在第一時間對父母講真話。但是家長如果觀察到孩子的情緒、精神波動性很大,且時好時壞,就要有這方面的警覺。
他說,新興毒品就是因為某些不肖者把既有的傳統藥物改變一下結構,就產生出不同的藥物,以此規避司法的檢驗,或就算被檢驗出來,因不在表列的違禁藥物名單而一時難於被定罪,所以才會有越來越多的新興毒品被製造出來。
這一大類的藥物,像是卡西酮類的就已經被製造出來超過40種以上的藥物,前陣子大家常聽到的「喵喵」就是代表,幾年前的「浴鹽」更是新興毒品中致死率比較高的,這是因為其分離純化的過程有很多雜質之故。
游俊豪說,特別是「浴鹽」會使體內傳導物質的濃度上升很高,使用者會極度躁動,因此出現各式各樣奇怪行為,例如:攻擊警察、從高處跳落、或在公車上亂跳等。以致這類使用者致死的原因除了藥物本身所造成,還有因為施用伴隨而來的各種意外發生風險所致。
☆少一份毒品就多一份健康,自由時報提醒您遠離毒品☆
相關影音

中醫大新竹附醫急診室主任游俊豪(左)收治的病患中發現,不少被蒙在鼓裡的父母,因不知孩子接觸新興毒品,而被他們出現的藥物反應而嚇到到。圖為示意圖。(記者黃美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