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高雄榮總「3D列印體驗診線」開幕 落實個人化精準醫療

高雄榮民總醫院「3D列印醫材體驗診線」今開幕。(記者方志賢攝)

高雄榮民總醫院「3D列印醫材體驗診線」今開幕。(記者方志賢攝)

2019/10/29 15:36

〔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高雄榮民總醫院「3D列印醫材體驗診線」今開幕,未來透過3D列印,將電腦斷層影像轉化成3D模型,為病患量身訂做器官模型,有助於醫師提出最佳手術計畫,病患、家屬也能透過3D模型了解病情,打破醫病間隔閡,落實個人化的精準醫療。

南科管理局執行科技部南部智慧生醫產業聚落推動計畫,由高雄榮總研創中心承接計畫,將3D列印應用於臨床醫療,並藉以發展個人化的醫療。

高雄榮總研創中心創新長楊宗龍醫師表示,高榮發展3D列印,就是要發展個人化醫療,包含從3D成像、3D模型設計、3D手術規劃,到病人個性化醫療器械的研究發展,讓醫師畏懼的3D手術,因為醫用3D列印的發展與實用而降低。

研創中心副主任陳維聆表示,例如一名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醫師利用電腦斷層影像,掌握患者心臟缺損狀況,並可透過3D列印,為病患量身訂做心臟模型,「外科醫師能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心臟」,有助於醫師提出最佳手術的計畫,提升手術的成功率。

醫師在手術前向病患、家屬解釋病情時,常因病患、家屬看不懂電腦斷層影像,產生醫病間隔閡,若能運用3D列印訂做出真實模型,讓病患、家屬更清楚需接受怎樣的手術,縮短醫病間距離、打破隔閡,讓醫病關係信賴度更好。

陳維聆強調,3D列印還能運用在醫學教育上,讓醫療技術得以傳承,透過3D模型,讓年輕醫師知道有經驗醫師如何進行手術,讓好的手術技巧傳承下來。

高雄榮總研創中心透過3D列印為病患量身訂做心臟模型,也製做外型美觀可愛的「氣囊式拍痰器」。(記者方志賢攝)

高雄榮總研創中心透過3D列印為病患量身訂做心臟模型,也製做外型美觀可愛的「氣囊式拍痰器」。(記者方志賢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