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短暫雨

臺北市 15-17 ℃

國衛院最新研究/短期服用類固醇 心臟衰竭風險高2.4倍

國衛院發表類固醇使用的新研究成果,左起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醫師姚宗杰、研究員蔡慧如、國衛院院長梁賡義、群健所所長邱弘毅。(國衛院提供)

國衛院發表類固醇使用的新研究成果,左起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醫師姚宗杰、研究員蔡慧如、國衛院院長梁賡義、群健所所長邱弘毅。(國衛院提供)

2020/09/15 05:30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俗稱「美國仙丹」的類固醇,長期服用可能有月亮臉、水牛肩等副作用,國家衛生研究院昨發表最新研究發現,短期使用也有增加消化道出血、敗血症、心臟衰竭的風險。

該研究由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蔡慧如、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醫師姚宗杰、成功大學數據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張升懋、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講座副教授陳安安合作。研究成果刊登於今年9月1日國際期刊《內科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消化道出血機率高出1.8倍

蔡慧如說明,他們利用衛福部資料科學加值中心的巨量資料分析,研究期間為2013年至2015年,研究對象為262萬餘位年齡介於20歲至64歲的民眾,探討曾使用一次短期口服類固醇者用藥後的情形。

無慢性病史 也有同樣風險

結果顯示,約25%民眾曾使用短期口服類固醇,其中,55.3%為女性、84.5%沒有慢性病史,常見病因主要是呼吸道感染或皮膚疾患。患者在使用口服類固醇後1個月內,發生消化道出血的機率高出1.8倍、敗血症高出2倍、心臟衰竭高出2.4倍等。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沒有任何慢性病史的患者,短期使用14天以下,也會出現同樣的疾病風險。

應與醫師討論 勿自行停藥

研究團隊提醒,民眾若正在服用口服類固醇,切勿自行停藥,如有疑慮應主動與主治醫師討論。也建議臨床醫師開藥前謹慎評估必要性與潛在風險,需要開藥則可留意患者在用藥後1個月內是否出現上述情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impression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