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輪引擎微型化提升萬劍彈性能 背後功臣竟是3D列印

得力於3D列印技術,萬劍彈渦輪引擎微型化,性能更加提升。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由中科院所研發的萬劍彈(視距外集束巡弋飛彈)日前已通過各式作戰測試,而因為渦輪引擎微型化,使得酬載彈種破壞力加強,萬劍彈所使用的「SW小型渦輪扇引擎」技術目前在加入3D列印設備及技術後,可製造出更精密的零件,縮短研發時程、節省經費,對國防產業十分有幫助。
根據《上報》報導,中科院院長杲中興針對「SW小型渦輪扇引擎」開發經驗進行說明,近年來在3D列印設備與金屬粉末開發等領域獲得成功,只要將藍圖畫出後,將相關數據輸入至3D列印設備,就可以精準無誤地製作出渦輪引擎的所需零件。
中科院指出,中科院在國防部、經濟部與科技部指導下,投入10公分乘以10公分的3D列印設備,明年將推出120公分乘以40公分的大型列印裝備,能列印更大的軍備零件,製造出來的零件可符合國防及航太產業的規格。
不過3D列印技術還是受限於粉末材料,目前所使用的「鎳金超合金粉末」,射程100公里內的彈種都適用,但若是需要長時間運作且耐高溫的渦輪扇引擎,例如雄二E巡弋飛彈與萬劍彈的渦輪扇引擎核心零組件,還是要用由傳統技術來製作。